历史·日常·互文——论毕飞宇《苏北少年“堂吉诃德”》的书写策略
发布时间:2022-12-11 04:27
由于被包装成一部儿童读物,毕飞宇继《推拿》之后时隔5年推出的长篇作品《苏北少年"堂吉诃德"》并没有得到评论界应有的重视。文章通过文本细读,探讨该书在有关特殊年代的童年的书写智慧和艺术,主要集中在特定历史阶段的结构作用,旋涡边缘的日常叙事,与《堂吉诃德》的互文关系3个层面。正是这三者的交错,使该书在特殊年代的童年书写中别具魅力。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作为结构的历史与时代差异性
二、漩涡边缘的日常叙事
三、互文的运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议论的品质 有关毕飞宇《苏北少年“堂吉诃德”》[J]. 黄德海. 上海文化. 2014(01)
[2]互文性理论的缘起与流变[J]. 秦海鹰. 外国文学评论. 2004(03)
本文编号:3718137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作为结构的历史与时代差异性
二、漩涡边缘的日常叙事
三、互文的运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议论的品质 有关毕飞宇《苏北少年“堂吉诃德”》[J]. 黄德海. 上海文化. 2014(01)
[2]互文性理论的缘起与流变[J]. 秦海鹰. 外国文学评论. 2004(03)
本文编号:37181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718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