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石一枫创作的写作坐标及身份体认
发布时间:2024-05-11 04:26
石一枫的文学创作,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他的创作具有明显的分期特点。以2014年《世间已无陈金芳》的出版为界,石一枫的创作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一时期以“青春三部曲”(《恋恋北京》、《红旗下的果儿》、《节节最爱声光电》)为代表。这一时期,石一枫接续了老舍、王朔等“京味文学”代表作家形成的部分创作传统,又进行了个性化的发展,形成了具有个人特点的“京味文学”创作调性。后一时期以《世间已无陈金芳》、《地球之眼》、《特别能战斗》为代表。在这一时期中,石一枫将目光转向了现实世界,开始在作品中关注重大的现实问题。他还深刻地继承了“人的文学”、问题小说、新女性形象塑造等重要“五四”新文学传统,将这些传统与当下社会现实进行结合,使作品具有了独特的文学史意义。而作为出生于1979年的一位作家,石一枫在作家代际体认上也具有了焦灼的特点。他的作品既具有“70后”、“80后”作家各自的典型创作特点,又有一定程度的突破。对“京味文学”与“新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发扬,成为了石一枫重要的写作坐标。同时对他进行代际身份的体认也显得尤为重要。论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第一章主要研究石一枫前期创作对于“京味...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意义
(一)石一枫作品的整体研究
1.石一枫前期作品的整体研究
2.石一枫所有作品的整体研究
(二)石一枫单个作品的研究
1.《世间已无陈金芳》的研究
2.《地球之眼》的研究
3.《心灵外史》的研究
4.《借命而生》的研究
第一章 石一枫对“京味”文学的赓续与发展
第一节 石一枫与老舍——“新北京”对“老北京”的赓续与发展
1.描绘新的北京市民生活图景
2.北京方言使用的传承与发展
3.“京味”幽默
第二节 石一枫与王朔——“新顽主”与“顽主”之辨
1.不同的大院文化
2.“新顽主”的塑造
第二章 转型与新文学传统诠释
第一节 “人的文学”——凸显“人”的尊严与价值
1.确立“人”的价值与尊严
2.表现“应然”与“实然”的世界
第二节 问题小说——关注当下社会现实
1.阶层的固化
2.贫富差距与资本魔咒
3.信仰的真空与混乱
第三节 女性形象——新文学女性形象的再阐释
1.被启蒙的底层女性
2.把握命运的新女性
3.“顽强”的阶级革命女性
第三章 焦灼的代际身份体认
第一节 对“70后”作家的赓续与突破
1.书写日常生活的大气象
2.从个人经验到公共经验的表达
3.个人抒情传统与社会发展史
第二节 青春与成长意义的“80后”写作
1.基于“个人经验”的青春写作
2.“非典型”青春写作
3.由青春小说到成长小说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3969517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意义
(一)石一枫作品的整体研究
1.石一枫前期作品的整体研究
2.石一枫所有作品的整体研究
(二)石一枫单个作品的研究
1.《世间已无陈金芳》的研究
2.《地球之眼》的研究
3.《心灵外史》的研究
4.《借命而生》的研究
第一章 石一枫对“京味”文学的赓续与发展
第一节 石一枫与老舍——“新北京”对“老北京”的赓续与发展
1.描绘新的北京市民生活图景
2.北京方言使用的传承与发展
3.“京味”幽默
第二节 石一枫与王朔——“新顽主”与“顽主”之辨
1.不同的大院文化
2.“新顽主”的塑造
第二章 转型与新文学传统诠释
第一节 “人的文学”——凸显“人”的尊严与价值
1.确立“人”的价值与尊严
2.表现“应然”与“实然”的世界
第二节 问题小说——关注当下社会现实
1.阶层的固化
2.贫富差距与资本魔咒
3.信仰的真空与混乱
第三节 女性形象——新文学女性形象的再阐释
1.被启蒙的底层女性
2.把握命运的新女性
3.“顽强”的阶级革命女性
第三章 焦灼的代际身份体认
第一节 对“70后”作家的赓续与突破
1.书写日常生活的大气象
2.从个人经验到公共经验的表达
3.个人抒情传统与社会发展史
第二节 青春与成长意义的“80后”写作
1.基于“个人经验”的青春写作
2.“非典型”青春写作
3.由青春小说到成长小说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39695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969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