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周报》与文学研究会
本文关键词:《文学周报》与文学研究会,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文学周报》是文学研究会的机关刊物,它是文学研究会成员在《新青年》改组后自觉承担新文学发展的产物。同时,它的发生和发展都与文学研究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既充当了文学研究会实践其社团宣言的园地,又是文学研究会向旧文学挑战的阵地。作为一份独立的刊物,《文学周报》也成为聚合其成员的纽带和培养新兴作家的平台,繁荣了20年代的新文坛,促进了新文学的发展。论文除绪论与结语外,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章着重从《文学周报》的产生和流变入手,重回当时的历史语境,分析它产生时“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挖掘它的产生与《新青年》、商务印书馆以及《时事新报》的联系。同时考察《文学周报》运作约八年半时间里它的倾向和风格的变化,并讨论这种变化与编辑者个体的关系。第二章着重关注《文学周报》作为文学研究会实现其“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三个宗旨的载体的意义,并展现文学研究会在引入外国文学及理论时“海纳百川”,宣扬理论和刊载作品时“百家争鸣”的状态,表现出《文学周报》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第三章从文学研究会与鸳鸯蝴蝶派、学衡派、创造社的论争入手,展现《文学周报》作为文学研究会“战斗阵地”的特点,同时在发掘其具体论争内容的时候,把目光投向其论争的缘由以及背后的目的,并分析这几场论战对论争的双方造成的影响。第四章则把《文学周报》当成一个独立的载体,分析它作为文学研究会的机关刊物反过来对文学研究会甚至是整个20年代的影响,得出《文学周报》对聚合文学研究会成员,培养新兴作家,甚至成为平衡文坛势力工具的意义。
【关键词】:《文学周报》 文学研究会 文学园地 战斗阵地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6.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绪论7-9
- 第一章 新文学语境下的《文学周报》9-24
- 第一节 《文学周报》产生的渊源9-16
- (一) 群龙无首:《新青年》的改组10-13
- (二) 人员储备:商务印书馆作为后盾13-15
- (三) 销量保证:《时事新报》的推广15-16
- 第二节 《文学周报》的流变16-24
- (一) 从《文学旬刊》到《文学》:郑振铎作为核心和先锋18-21
- (二) 《文学周报》时期:叶绍钧的个人风格21-24
- 第二章 作为“文学园地”的《文学周报》24-35
- 第一节 海纳百川:《文学周报》上的文学翻译24-29
- 第二节 百家争鸣:《文学周报》上的文学主张与创作29-35
- 第三章 作为“战斗阵地”的《文学周报》35-57
- 第一节 文学研究会与鸳鸯蝴蝶派的论战35-41
- (一) 有备而来:从《小说月报》改组谈起36-38
- (二) 正式攻击:《文学旬刊》的创立38-41
- (三) “新”的胜利:掌握文坛话语权41
- 第二节 文学研究会与学衡派的论战41-48
- (一) “一条疯狗”:《文学旬刊》上的口诛笔伐42-45
- (二) 论争缘由:南北学风的差异45-48
- 第三节 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的论战48-57
- (一) 翻译为因:两派论争的起点48-51
- (二) “垄断”为由:矛盾的扩大化51-55
- (三) 谁胜谁败:论争的得与失55-57
- 第四章 《文学周报》的意义及影响57-65
- 第一节 作为连结文学研究会成员的纽带57-58
- 第二节 作为培育新兴作家的摇篮58-61
- 第三节 作为平衡文坛势力的工具61-65
- 结语65-67
- 参考文献67-70
- 后记70-72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华;文学启蒙的概念界定[J];重庆社会科学;2004年S1期
2 蒋志刚;;梁启超文学启蒙思想的产生[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蒋志刚;;论梁启超文学启蒙思想的成熟[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年03期
4 王忠阁;关于中国早期文学启蒙的断想[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5 廖文芳;利润:文学与商业共谋中的快感[J];当代文坛;2004年01期
6 蒋志刚;;梁启超文学启蒙思想的传统资源[J];大学时代;2006年01期
7 蒋志刚;;论梁启超文学启蒙思想的发展期(1899年-1901年)[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韩东;;体育文学中人文价值的回归[J];语文建设;2013年23期
9 马季;;为何人气旺,却被斥为垃圾——谈构建网络文学文化价值体系的必要性[J];博览群书;2014年02期
10 兰坡;;隧道[J];诗歌月刊;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庄锡华;;新时期人性人道主义文学观的复活[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央教科所深圳南山附属学校 李冰;教育与文学启蒙[N];光明日报;2007年
2 乔建军 中共蒲县县委书记,,本套丛书副主编;文学是一面精神的旗帜[N];山西党校报;2010年
3 张俊彪;中国二十世纪文学概述[N];中国艺术报;2012年
4 王晓峰;三十年文学[N];辽宁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赵凤兰;穿越海峡的文学风[N];中国文化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赵真;文学还能不能慰藉我们的心灵?[N];辽宁日报;2010年
7 记者 战林 维博 兰兰;“文学陕军”的忠实守望者[N];各界导报;2013年
8 王文静;《莲池》:那个文学的摇篮[N];农民日报;2013年
9 马勇华;在经典中放飞心灵[N];中华读书报;2004年
10 郭延礼;从启蒙思想到文学启蒙[N];文艺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徐亮;文学理性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刘忠;思想史视野中的中国现当代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定春;观念与文学的双向“形塑”[D];苏州大学;2009年
4 欧阳芬;叶圣陶:在文学与教育之间[D];苏州大学;2010年
5 许俊莹;现代性维度下的梁启超、王国维文学思想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晓瑞;《文学周报》与文学研究会[D];西南大学;2015年
2 蒋志刚;梁启超文学启蒙思想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慧芳;梁启超文学观的二维性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2年
4 何淑芳;梁启超文学教育思想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3年
5 马晶晶;论福柯的话语及话语下的文学[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付荣;梁启超文学思想的大众化取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丹;文学观念的嬗变与艺术境界的差异[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钟军艳;论赵树理的文学启蒙[D];西北大学;2004年
9 贺利娜;清末民初自由思潮与文学思想[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刘善凤;中国新时期以来文学主体性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文学周报》与文学研究会,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24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422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