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宜丰禅宗文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6 07:06
本文关键词:宋代宜丰禅宗文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江西宜丰是晚唐两宋时期禅宗的中心所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晚唐两宋时期禅宗的发展方向和格局。研究中国文化,离不开禅宗文化;研究晚唐两宋时期禅宗文化,离不开宜丰的禅宗文化。从文学研究的角度来说,宜丰禅宗文化中最璀璨的明珠是宜丰禅宗文学,而宜丰禅宗文学最兴盛的时期是在两宋,并且宋代宜丰禅宗文学的两座高峰是“禅诗”和“禅文”,故本论文将重点分析禅宗对文学的影响以及禅诗和禅文的创作,为了使本文的论述有的放矢,重点突出,本文主体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梳理了学术界对宜丰禅宗文学研究的现状,阐述本文的选题依据和意义,对“宜丰文士”、“宜丰禅僧”等概念进行界定。第二章:对宜丰禅宗与文学进行概述。介绍了宜丰禅宗独特的禅学思想和理论,如黄檗希运的“心”说,洞山良价的“儒禅”说、惠洪的“文字禅”理论,并论述了宜丰禅宗对文学的沾概之功,主要表现在对文学创作主体的数量、对文学创作主体的审美情趣以及对文学创作方法三个方面。第三章:分析了宋代宜丰禅诗的创作。主要论述了宋代宜丰禅诗的创作内容和艺术特色。第四章:分析了宋代宜丰禅文的创作。从文体学的角度分别对碑、铭、颂、赞、序、记等文体进行说明,结合具体的文本,分析宜丰禅文的主要内容和意义。第五章:分析宋代宜丰禅词和禅赋的创作。介绍了宋代宜丰禅词的主要内容和宋代宜丰禅赋的主要内容和艺术水平。
【关键词】:宋代 宜丰 禅宗文学 禅诗 禅文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6.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2
- 第一节 研究现状8
- 第二节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8-10
- 第三节 选题的角度10
- 第四节 需要界定的几个概念10-12
- 一、宋代宜丰行政地域范围界定10
- 二、“宜丰禅僧”的界定10
- 三、“宜丰文士”的界定10
- 四、“宜丰禅文”的界定10-11
- 五、“宜丰禅赋”的界定11-12
- 第二章 宜丰禅宗与文学12-24
- 第一节 宜丰禅宗的禅学思想12-16
- 一、黄檗希运的“心”说12-14
- 二、洞山良价的“儒禅”说14-15
- 三、惠洪的“文字禅”理论15-16
- 第二节 宜丰禅宗对文学的沾溉之功16-24
- 一、对禅宗文学创作主体的影响17-19
- 二、对文学创作方法的影响19-24
- 第三章 宜丰禅诗的创作24-41
- 第一节 禅诗创作的主要内容24-38
- 一、描写宜丰自然山水24-27
- 二、谈禅论道27-29
- 三、禅茶诗29-30
- 四、品艺诗30-32
- 五、交游唱和诗32-36
- 六、关注现实之作36-38
- 第二节 禅诗创作的艺术特色38-41
- 一、浓郁的地域特色38
- 二、平淡简放38-39
- 三、审美意象的哲理化39-41
- 第四章 宜丰禅文的创作41-52
- 第一节 碑铭的创作41-45
- 一、碑文的创作41-43
- 二、铭文的创作43-45
- 第二节 颂赞的创作45-47
- 一、颂的创作45-46
- 二、赞的创作46-47
- 第三节 序记的创作47-52
- 一、序的创作47-49
- 二、记的创作49-52
- 第五章 宜丰禅词禅赋的创作52-57
- 第一节 词的创作52-54
- 一、写景咏物:52-53
- 二、抒写禅思禅趣53
- 三、唱和词53-54
- 四、称颂禅师品德54
- 第二节 赋的创作54-57
- 结语57-58
- 致谢58-59
- 参考文献59-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邱美琼,胡建次;惠洪与黄庭坚的交游及对其诗法的传释[J];河池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成明明;“规模东坡,而借润山谷”——论北宋诗僧惠洪的诗歌[J];求索;2004年09期
本文关键词:宋代宜丰禅宗文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56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425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