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小说语言的欧化与传统
本文关键词:张爱玲小说语言的欧化与传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量级作家,在新文学创作的主流之外独树一帜。这种独特性不仅体现在她作品的创作主题、故事选材、艺术手法上,也体现在她欧化与传统并存的语言特色中。本文即以张爱玲小说语言作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于文本分析,考察其中的欧化语言现象和传统语言元素并存的特色。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首先从张爱玲创作特色和汉语欧化问题这两个方面来阐述论文的研究缘起,再从学界对张爱玲的研究热潮和对新文学汉语欧化问题研究两方面入手,进行回顾和整理,总结归纳了现有的研究成果,指明有关张爱玲文学语言研究的空白项。以此为基础,开启本文对张爱玲小说语言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的探讨。第一章主要探究了张爱玲小说语言风格形成的原因。五四文学革命期间,趋新分子竭力推行语言革命,无论在写作还是外国文学作品翻译的语言风格上,都有意吸纳模仿西文,汉语欧化形成了一股鲜明的社会语言现象。脱胎于这一特殊时代的语言背景,张爱玲的创作必然受到欧化语言的影响。张爱玲本人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大家庭,自幼进入私塾学习,深受传统文化熏陶,后来又被作风新派的母亲送到教会学校,一路完成了完整的西式教育。可见对张爱玲来说,无论是大时代背景还是小家庭出身,都充斥着中西文化的交汇碰撞。基于这种背景和经历,“参差的对照”成为她一路秉持的文艺思想。第二章对张爱玲小说作品中的欧化语言现象进行了细致考察。首先简单论述了汉语欧化的原因、表现和判定依据,之后从词汇和句法两个层面进行具体剖析。词汇词法方面的欧化现象有:大量应用新词汇,尤其是音译词,常用欧化词缀;一些汉语中原有的虚词出现了大量欧化的新用法,比如连词“和”、“或”,助词“地”、“着”、“们”、“的”;频繁出现由英文不定冠词带来的“一个”、“一种”数量短语。句法方面的欧化现象有:强调突出主语,修饰语繁杂冗长,有共宾、共动等成分共用格式,被动句式的用途扩大,描写句变为“是+形容词”结构的判断句,出现复杂的包孕结构,复句的联结成分必不可少,语序发生变化和解释补充语的使用等。第三章对张爱玲小说作品中的传统语言元素进行了细致考察。张爱玲的小说语言一直以汲取古汉语精华而见称。这种纯粹正宗的中文面貌,一方面是传承于中国古典文学的古典遗风,表现为保留文言词汇、使用成语、引用诗句、常用流水短句;另一方面是具有浓重市井民俗色彩的本土化的语言表达,包括文本中数量可观的沪、皖方言词和民俗俚语。在张爱玲对传统语言的应用上,《红楼梦》带来的影响尤其深刻。第四章结语部分简要总结了张爱玲小说语言的整体面貌:古今杂糅,中西合璧,矛盾而同一,西方现代文化的调子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张爱玲的作品中杂糅,但和谐而优雅,达到了极致。另外还反思了本文在研究上的遗憾不足,希望能够为接下来的张爱玲文学语言研究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张爱玲 欧化 传统 语言学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绪论10-15
- 第一章 时代语言与个人语言的完美结合15-21
- 1.1 英汉语言接触带来的语言变迁15-16
- 1.2 中西文化对张爱玲的共同熏陶16-18
- 1.3 张爱玲的创作态度与美学观念18-21
- 1.3.1 疏远冷漠的政治态度18-19
- 1.3.2 参差对照的美学观念19-21
- 第二章 张爱玲小说语言的欧化气息21-36
- 2.1 汉语欧化概说21-23
- 2.1.1 汉语欧化的必然与限度21-22
- 2.1.2 汉语欧化的表现和判别22-23
- 2.2 张爱玲小说语言中的欧化现象分析23-36
- 2.2.1 词汇和词法层面的欧化23-28
- 2.2.2 句法层面的欧化28-36
- 第三章 张爱玲小说语言的传统韵味36-45
- 3.1 “传统”概说——古典与本土36-37
- 3.2 张爱玲小说语言中的传统成分分析37-45
- 3.2.1 文言元素37-39
- 3.2.2 方言土语39-43
- 3.2.3 古典的语言氛围43-45
- 第四章 结语45-48
- 4.1 张爱玲小说语言面貌总结45-46
- 4.2 遗憾与不足46-48
- 参考文献48-51
- 致谢51-52
- 附件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秀平;试论张爱玲小说中的色彩运用[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任雅玲,王志海;参差对照的美学观——浅析张爱玲小说创作特点[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6期
3 郑孝萍;神秘而苍凉——谈张爱玲小说的情绪体验[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王馨;;俗与雅的完美结合——读张爱玲小说有感[J];南方论刊;2001年11期
5 吴静;张爱玲小说的反讽艺术构成[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S2期
6 孙红震;苍凉遮蔽下的温情言说——张爱玲小说情感意蕴探微[J];许昌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邵丽坤;张爱玲小说中的叛父、审父意识[J];绥化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梁彬;认同主题的显现与退隐——对张爱玲小说创作辉煌期的认同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张毅;;谈张爱玲小说的现代启示[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6年05期
10 东红;;论张爱玲小说的时间特性[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林幸谦;;反父权体制的祭奠——张爱玲小说论[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2 艾萍;;浅谈张爱玲小说中比喻的得体性[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3 乔向东;;反驳与偏离——张爱玲小说对于新文学的反抗[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上)[C];2009年
4 章渡;;反高潮——张爱玲小说的叙事风格[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5 朱凌;;“母性”的现代重构与解构——论张爱玲小说中“母性”形象的叛逆[A];东方丛刊(2005年第3辑 总第五十三辑)[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子雨;文学匿名、张爱玲小说的契机以及广播的文化品位[N];中华读书报;2008年
2 白银电大 张青莲;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N];甘肃日报;2009年
3 史文;十月文艺版《色,,戒》搭电影车上市[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4 本报书评人 杨小洲;《阅读的故事》:他到底写了些什么?[N];中华读书报;2010年
5 左怀建;浮世也悲哀[N];中国妇女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张裕;钟璐:我感受着,编我的舞[N];文汇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虹;更衣记—论张爱玲小说的舞台改编[D];上海戏剧学院;2008年
2 李庆;论张爱玲小说的否定结构[D];兰州大学;2010年
3 杜艳;张爱玲小说中“女人隐喻”的认知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4 肖寒s
本文编号:4362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436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