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欲的衰败与“八○后”的成长——张悦然论
本文关键词:爱欲的衰败与“八○后”的成长——张悦然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正随着代际隔阂的跨越和理论视角的更新,"八○后"文学的面目正在变得清晰。一直笼罩其上的迷雾,比如市场化、自恋、浅显、片面的指责,逐渐飘散,它的严肃主题、深层结构不断被揭示出来。当然,这些新发现来自"八○后"的佼佼者,张悦然是其中重要的代表,她以真诚的态度,面对真实的自我,保持充分的内省和反思,出色地描摹了"八○后"一代在成长中的心理倾向和症结。近两年围绕张悦然的短篇小说《家》发生了有关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关键词】: 张悦然;爱欲;小染;自恋;《家》;老狼;誓鸟;代际;恋父情结;樱桃之远;
【分类号】:I207.42
【正文快照】: 随着代际隔阂的跨越和理论视角的更新,“八○后”文学的面目正在变得清晰。一直笼罩其上的迷雾,比如市场化、自恋、浅显、片面的指责,逐渐飘散,它的严肃主题、深层结构不断被揭示出来。当然,这些新发现来自“八○后”的佼佼者,张悦然是其中重要的代表,她以真诚的态度,面对真实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明丽丽;;极端,酷冷的青春写作——论“80后”作家张悦然[J];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年02期
2 王冬静;;张悦然小说的修辞艺术论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07期
3 温凤霞;;逾越死亡的飞翔——读张悦然《十爱》[J];科技信息;2010年15期
4 刘赛枚;;张悦然文学语言的语义表达特点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5 刘桂茹;;“玉女”的忧伤与残酷——张悦然小说浅论[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6 孔令柱;;张悦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探析[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7 葛晓磊;;张悦然小说的悲剧描写[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8 徐歪歪;儿童不易,张悦然不易[J];同学;2005年09期
9 赵静;;冷眼阅读张悦然[J];山东文学;2006年02期
10 罗雪挥;刘芳;;张悦然:没有人给我们一条救命的绳索[J];中国新闻周刊;2006年2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熙涵;;当“80后”遭遇前辈作家[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5.5)[C];2005年
2 白烨;;“80后”的现状与未来[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5.3)[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秀娟;张悦然:把最好的年华献给文学[N];文艺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陈熙涵;张悦然首次撰文反思“80后”[N];文汇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李卿;张悦然:卖梦为生呓语生涯[N];乌鲁木齐晚报(汉);2010年
4 卧崂子;张悦然,纯文学不是喊出来的[N];文学报;2005年
5 ;张悦然:写作只为稀释寂寞[N];中华读书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陈香;张悦然:“80后”文化标本们面临挑战[N];中华读书报;2007年
7 盛韵 石剑峰;张悦然谈八○后作家办刊[N];东方早报;2011年
8 霍艳;张悦然:一个青春作家的成长轨迹[N];文艺报;2013年
9 采访者:本报记者 吴小莉 受访者:张悦然;张悦然:文字改变我的容貌和气质[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10 广文;张悦然等29位作家受聘北京作协[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舒;市场与梦幻的技艺—张悦然论[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2 张琰;张悦然小说论[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彭盼;张悦然小说中的比喻修辞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4 李佳恩;张悦然小说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5 程瑞瑞;忧伤青春的另类歌者[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钟澄安;张悦然小说的青春世界:困境中的人性关怀与唯美救赎[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7 王芳;试论张悦然小说的阴郁性书写[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8 匡杨乐;张悦然小说语言的超常搭配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9 董爱红;张悦然与春树小说比较研究[D];聊城大学;2014年
10 左宇;爱的缺失与寻觅[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爱欲的衰败与“八○后”的成长——张悦然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31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493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