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海派女作家的上海书写

发布时间:2017-07-01 11:12

  本文关键词: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海派女作家的上海书写,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开埠以来,上海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都市文化语境,自新感觉派在上海用都市文学打开人们新视野以来,上海这个魔都日益为人们所熟知。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都市文化空前繁荣,它以世界大都市的地位傲世独立。而到了四十年代,战争打破了一切,多样化的文化形态被打破,进步思想遭到禁锢,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一批不谈政治的海派女作家因为特殊历史境遇登上了文学舞台。本文以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为背景,从海派女作家掌握话语权出发,论述了她们构建话语空间的过程,探讨了她们笔下的城市书写。她们观照上海这座城市多了一重女性视角,相较于其他的都市文学也就多了几分细腻与女性立场独有的韵致。本文力图探寻女作家笔下多重的上海镜像,从女作家小说呈现的种种“上海传奇”出发,挖掘人与城的复杂纠葛。城市生活中人的种种情感依托尤其是女性情感的宣泄,在此过程中尤其注重女性的生命体验及情感变化。在论述女性都市情感表达的同时,也将其与男性作家笔下的城市书写作对比,寻找女性书写更为动人的一面。上海的都市文化在给女作家提供文学滋养的同时也给她们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女作家不论有着怎样的上海情结,她们都深受都市文化的浸染,在文化选择上或多或少的具有商业气质、市民意识以及开阔的文化视野。上海文化的多元与包容使得女作家的创作呈现出多样、鲜活的状态。张爱玲冷静而深刻,擅于表现上海人的精神内质。苏青通俗大胆,能够抓住市民趣味。施济美等“东吴系女作家”的都市书写唯美而沉静,更具传统趣味,与都市间冰冷的线条予以调和,别具一番风味。本文以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海派女作家为研究对象,力图还原当时时代的历史境况,探寻她们集体奉献给文坛的多样化写作姿态,以及她们对上海镜像的书写和表达,在城与人的纠结中,尽力突显女性话语掷地有声的力量。
【关键词】:二十世纪四十年代 海派女作家 上海书写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7
  • 绪论7-14
  • 第一章 沪上的女性文学之花14-30
  • 第一节 上海——女性文学的乐土14-20
  • 一、开放多元的文化气氛14-16
  • 二、战时的历史语境16-17
  • 三、女作家的出场17-20
  • 第二节 “幸与不幸”的沪上女作家20-23
  • 一、女作家的自我言说20-22
  • 二、落入“商品化”的窠臼22-23
  • 第三节 通俗刊物与女作家23-30
  • 一、通俗刊物的崛起与现状24-25
  • 二、女性话语场的建构25-26
  • 三、文人与报人的双重身份26-30
  • 第二章 想象城市——女性视角下的上海传奇30-49
  • 第一节 “上海传奇”的书写与表达30-37
  • 一、大都会背景下的世俗生活31-33
  • 二、性爱与精神之爱的双重书写33-35
  • 三、张爱玲的“都市传奇”35-37
  • 第二节 沪上女性的生命体悟37-44
  • 一、逃不掉的牢笼38-40
  • 二、失落的平凡梦想40-42
  • 三、精神家园的找寻42-44
  • 第三节 对比观照下的上海镜像44-49
  • 一、“他”的上海45-46
  • 二、“她”的上海46-49
  • 第三章 “上海书写”的文化诉求49-62
  • 第一节 上海文化的独特感知49-55
  • 一、亲和商业文化50-51
  • 二、市民意识的真实表达51-53
  • 三、多元化的文化内质53-55
  • 第二节 新旧文学传统的兼容55-62
  • 一、古典美的营造56-57
  • 二、言情传统的传扬57-59
  • 三、现代性探索59-62
  • 结语62-64
  • 参考文献64-6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69-70
  • 致谢70-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海派文学的传统[J];文艺理论研究;2002年02期

2 杨迎平;海派文学研究综述[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陈思和;;复杂的叛逆性——现代海派文学的特点[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孙建巧;;还原海派——评黄德志《20世纪30年代海派文学研究》[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5 陈绪石;;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游移的家——论海派文学的中国传统家文化主题[J];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6 张鸿声;郝瑞芳;;海派文学的法国文化渊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7 黄田心;;都市的另类梦幻——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海派文学对于都市态度的摇摆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7期

8 蔡彤;振兴海派质疑[J];上海戏剧;1986年02期

9 应光耀;论海派文学的弄堂文化景观[J];当代文坛;1994年05期

10 黄建生;重看海派文学的商业性[J];江海学刊;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斤夫;;文学“特区”与海派文学[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3)[C];2009年

2 陈晔;;承继、流变与创新:海派绘画与近代上海文化[A];都市文化研究(第7辑)——城市科学与城市学[C];2012年

3 黄乐琴;;鲁迅论海派[A];鲁迅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论文集[C];1991年

4 李楠;;四十年代海派都市文学的走向——由两篇小说佚文说开去[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金莹 张滢莹 何晶;作家使命与海派精神[N];文学报;2012年

2 郭学勤;宁波籍电影家与“海派”文化[N];文艺报;2006年

3 记者 陈熙涵;海派文学为南方审美提供了坐标[N];文汇报;2010年

4 王琪森;上海·“1912年现象”论[N];文汇报;2007年

5 韩浩月;“京派”“海派”再来一场文学之争?[N];工人日报;2010年

6 ;20世纪30年代文学的京派与海派[N];文汇报;2003年

7 王琪森;怀旧的人文价值和历史语境[N];文学报;2006年

8 邓金明 上海大学文学院;海派文学中的“上海时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9 钱乃荣;重读鲁迅论海派[N];东方早报;2012年

10 陈墨;现代文学研究的新景象[N];中国邮政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元蔚;海派文学与消费文化[D];吉林大学;2008年

2 孙琳;变异与重组:海派文学的历史转型研究(1927-1937)[D];南开大学;2013年

3 李洁;海派学习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艳梅;海派市民小说与现代伦理叙事[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楠;晚清、民国时期上海小报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6 顾琴;海派篆刻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洋洋;1930-1940年代海派文学城市空间叙事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姚媛;对“海派”画家艺术风格的比较研究[D];湖北美术学院;2015年

3 李鑫;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海派女作家的上海书写[D];黑龙江大学;2015年

4 文艳霞;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海派作家的“唯美—颓废”叙事[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何潇;海派书法形成与现状的思考[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铮;“酒吧”与“弄堂”建构的“新海派”小说风情[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林红英;社交舞与海派作家笔下的浮华都市[D];厦门大学;2009年

8 王丽丽;海派文学中女性形象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9 任静;海派女作家笔下的上海生活[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易小亮;四十年代海派女作家小说的“病”妇形象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海派女作家的上海书写,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56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5056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e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