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从赋税之“赋”到登高能“赋”——追寻赋体发生的制度性本原

发布时间:2017-07-04 23:17

  本文关键词:从赋税之“赋”到登高能“赋”——追寻赋体发生的制度性本原


  更多相关文章: 赋政 瞍赋 赋诗 登高能赋


【摘要】:作为文体的"赋"字,其意义的生成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一方面,以"贡赋"为主要义项,"赋"字从一开始就是具有制度性的内涵;另一方面,"王命使赋"的赋政活动,又使"赋"具有了作为言说方式的"直陈其事"的意义。从"瞍赋"到"赋诗断章","赋"一直在"直陈"的意义上作为一种制度性的言说方式被频繁使用。最后经过"登高能赋"阶段的发展,"赋"在直陈的制度性言说方式之外,又兼有了属文造辞的创作之义,并最终演化为指代其语言成果的文体概念。通过屈原与荀子的创作实践的推动,作为文体之一的赋终于开启了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发展之路。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 赋政 瞍赋 赋诗 登高能赋
【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华思想通史”项目
【分类号】:I207.22
【正文快照】: 就文体形式及其来源的复杂性而言,在中国文学史上,恐怕没有一种文体能与“赋”相提并论。班固《两都赋序》云:“赋者,古诗之流也。”倡《诗》源说。刘勰《诠赋》云:“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以《诗》与楚辞作为赋体之源。自此之后,学者们对于赋体来源的争论一直没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巩本栋;;汉赋起源新论[J];学术研究;2010年10期

2 蒋晓光;许结;;宾祭之礼与赋体文本的构建及演变[J];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许结;;西经东史:汉赋演进之学术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2 韦春喜;;从先秦赋看赋的渊源及民间文艺性质[J];青海社会科学;2014年03期

3 禹明莲;胡洋;;论孙擺与何焯汉赋评点的文章学意义[J];中国韵文学刊;2015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钱蕾;北宋记体文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裘锡圭;;《神乌赋》初探[J];文物;1997年01期

2 蒋晓光;;交聘之礼与《七发》的章法及承传[J];中国韵文学刊;2012年01期

3 蒋晓光;许结;;元成庙议与《长杨赋》的结构及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曦泽;;自我观与自他观——“中国哲学”言说方式之反思[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王列生;话题与民族文学言说方式[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陈君华;“训话”还是“对话”?——论《论语》中“孔子”的言说方式[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4 殷满堂;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诗意言说方式[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5 赵国乾;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诗性言说方式及意义生成[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7期

6 蔡朝辉;;论中西美学“美”的言说方式的先在预设[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王桂妹;;启蒙言说方式的转换:从《安徽俗话报》到《新青年》[J];德州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戴月华;王一平;;试论帕斯卡尔对信仰问题的言说方式及定位[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9 王少军;;对话与独白——论庄子的对话言说方式[J];美与时代(下);2010年07期

10 唐文明;期待与重逢[J];社会科学论坛;199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陶东风;;文学的知识生产与文学研究的机制创新[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李清良;;孔子与中国古代文论的思维方式和言说方式[A];东方丛刊(1998年第1辑 总第二十三辑)[C];1998年

3 杨江涛;;诗维的向度[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中国文学谱系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廖令鹏;重提理想,重写“80后”[N];文艺报;2012年

3 曹文轩;解读与阅读[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2年

4 陈洪杏 天津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探取名家语言自觉之真诣[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任莺飞;从理雅各《论语》英译本看中西言说方式的不同[D];海南大学;2015年

2 雷震;宗白华《艺境》的诗性言说方式探析[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3 杨德;“文气”论与中国士人的言说方式[D];暨南大学;2002年

4 韩武杰;李渔《闲情偶寄》言说方式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戚萌;《左传》用《诗》与中国古代早期诗论的言说方式[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6 史美华;“不自由”语境中的自由追求[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197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5197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d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