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与政治的变奏—姚蓬子文学创作研究
本文关键词:审美与政治的变奏—姚蓬子文学创作研究
【摘要】:象征派诗人,左联作家,脱党叛徒,文协骨干,这些看似矛盾的头衔都体现在姚蓬子一个人的身上。这“传奇”般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他多变的文风。他身上有着失意青年的萎靡不振,有着小资产阶级的虚伪麻木,有着革命家的战斗精神,这些反映在文本上,就出现了象征颓废派诗歌、摩登都市题材小说、底层阶级书写与抗战杂文等多副笔墨。同时他的文学风格也随之不断的变化,审美与政治特性在他的创作历程中交织着进行。这种多变的文风,在此论文中把它称为一种类似于“变色龙”的文学行为和性质,即没有成熟或无定力的作家,喜欢追逐时潮和时髦,而研究这种现象和其利弊,具有文学反思价值,又有现实针对性。本文分三章来进行论述:第一章主要分析他三个时期诗歌风格的三次转变,从唯美颓废到革命反抗再到政治斗争;第二章主要研究他小说的摩登都市与左翼政治的双重书写,前者体现了他一贯的审美主张,后者则是受到了左翼政治文化的影响,将两种笔法合并在同一文本之中,体现了他善于学习和文坛“多面手”的特点;第三章着眼于姚蓬子左联与抗战时期杂文题材内容的分析,前一阶段偏重文学的审美意识,后一阶段大体上放弃了审美艺术方面的追求和趣味,追求通俗化的文风。
【关键词】:姚蓬子 文学创作 审美 政治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6.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绪论6-15
- 第一节 姚蓬子生平及其文学活动简介6-9
- 第二节 研究综述9-13
- 第三节 论文的研究宗旨、思路与结构13-15
- 第一章 从“审美”走向“政治”:姚蓬子的诗歌之路15-28
- 第一节 象征派时期:颓废与唯美诗风15-21
- 第二节 左翼文学时期:暴露与反抗21-24
- 第三节 抗战时期:爱国主题与通俗化追求24-26
- 第四节 本章小结26-28
- 第二章 姚蓬子的小说创作:摩登都市/左翼政治书写28-40
- 第一节 摩登都市书写:物质与欲望29-35
- 第二节 左翼政治书写:底层与反抗35-37
- 第三节 本章小结37-40
- 第三章 从左联到抗战:姚蓬子的杂文写作40-46
- 第一节 左联时期的杂文写作40-42
- 第二节 抗战时期的杂文写作42-44
- 第三节 本章小结44-46
- 结语46-47
- 注释47-51
- 参考文献51-56
- 附录56-62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清单62-63
- 后记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目;象征:现代主义诗歌的意义统摄[J];东北师大学报;1995年03期
2 朱寿桐;论中国现代诗歌对古典意象的继承与改造[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薛家宝;;徘徊在象征与唯美之间——论王独清和蓬子诗歌的“两面性”[J];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4 陈东林;冯雪峰与姚蓬子、姚文元父子——从冯雪峰给姚文元的一封复信说起[J];党史博览;2000年02期
5 邓卫望;;简论“文协”抗战诗歌的大众化活动[J];红岩;2009年S2期
6 李欣;;李金发诗歌中的色彩意象[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韩彦斌;论中国新感觉派小说的审美追究[J];集宁师专学报;2005年01期
8 周溶泉;赖于意象构成的明晰——蓬子诗三首赏析[J];名作欣赏;1995年03期
9 王耀文;;身体叙事的另类诗学[J];诗探索;2008年03期
10 孙倩;抗日统一战线话语下的文学空间——重庆《新蜀报》副刊《蜀道》研究[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石剑峰;[N];东方早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金凤;《北斗》与左翼文学[D];西南大学;2011年
2 曹超;海派小说与现代上海消费文化[D];郑州大学;2002年
3 谢群;论20世纪20、30年代中国象征派诗歌中的异国因素[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陈尧尧;《文学月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5 林文;现代漩流中的都市书写——“新感觉派”文化意蕴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6 刘杨;1930年代的上海旅馆业研究[D];东华大学;2013年
7 魏虹;《恶之花》“丑”的意象的审美性[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232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523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