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行旅:三十年代欧游杂记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8 00:18
本文关键词:文化行旅:三十年代欧游杂记研究
【摘要】: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对外交流已成常态,大量的新知识分子沿着前人的脚步旅行欧洲,写下了相当数量的游记作品,我们不妨借朱自清的作品名将其统称为“欧游杂记”。时代语境,新知识分子个人学养禀赋,以及经济条件等因素发生变化,欧游杂记的作者们行走的脚步更加从容、自由,他们看欧洲的眼光更加开明、个人化。他们关注日常生活与悠久的人文艺术,改变了原有单一、奇异的“乌托邦”欧洲形象,使欧洲形象更有质感。由于旅行范围扩大,时间跨度较长,以及战前欧洲局势的紧张多变,欧洲形象更加凶险,也添加了欧洲形象的排他性。新知识分子在游历中,更以“美”的目光关照欧洲,沿着人文艺术的历史路线重新认识欧洲的文化风情。现代行旅方式带来新的“美”的体悟,以及难得的城市文化景观的体味、品赏等。游记于是获得与国内游记迥异的“情”、“志”表达,知识性与趣味性则使游记带有域外文化散文的特性。名家的大量写作,也造就了各式的欧游杂记风格。
【关键词】:新知识分子 欧游杂记 “美”的体验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65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4
- 中文文摘4-8
- 绪论8-14
- 第一章 三代欧游者的文化心态14-24
- 第一节 从晚清到民初:暧昧的身份与心态15-18
- 第二节 二十年代——一路向西的主动与急切18-20
- 第三节 三十年代——从容、兼容与自由20-24
- 第二章 多面相的欧洲形象24-36
- 第一节 日常欧洲的发现24-27
- 第二节 个人叙事中的负面欧洲27-31
- 第三节 “乌托邦”想象中的欧洲形象31-36
- 第三章 人文风情与艺术“美”的体验36-46
- 第一节 欧洲的文艺版图36-39
- 第二节 行在路上:欧洲的自然风景39-42
- 第三节 漫步者与城市文化景观42-46
- 第四章 杂体生花46-56
- 第一节 自我的表达——隐与显46-48
- 第二节 感性的趣味与理性的反思48-51
- 第三节 欧游杂记的文体个性51-56
- 结语56-58
- 参考文献58-62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62-64
- 致谢64-66
- 个人简历66-7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益萍;试论《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的艺术特色[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2 吕若涵;“隐逸的诗”和“日常生活的诗” ──俞平伯、朱自清散文的比较研究[J];文学评论;2000年02期
,本文编号:5552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555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