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小说中的域外亡国叙事(1900-1911)
发布时间:2017-07-27 01:04
本文关键词:晚清小说中的域外亡国叙事(1900-1911)
更多相关文章: 晚清小说 域外题材 亡国叙事 异国形象 亚洲想象
【摘要】:19世纪中叶,伴随着西学新知的大量涌入,有关域外亡国的讯息开始进入晚清人的视野,帝国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的活跃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兴起令晚清的知识精英意识到这一讯息背后暗含的有关中国命运的危险提示。作为对此的回应,1900年前后,域外亡国题材的史著和政论已经在内忧外患的中国被大量书写和出版,并很自然的成为随后而来的“新小说”取材的对象。在这一过程中,有关域外亡国的历史叙述受到中国传统小说种种文体特征、叙事程式和题材类型的归化与挑战,在最极端的例子中,基本脱离了历史元叙述的束缚,形成了根植于本土的叙事形态和想象空间。此种个人化的技法当然有康有为等人的政治性史传在前,但其中的政治意涵却难以在通俗性的小说中保持稳定,就像我们在晚清的波兰亡国书写中看到的那样,最终呈现于叙事空间中的主要还是普通读者的理解水平和趣味。正因为此,不难理解几乎沦丧殆尽的亚洲在晚清小说中的形象具有明显工具化和他者化的倾向,尤其当中国与这些现实中的衰亡之国在《新纪元》的未来世界中团结于黄种的大旗之下时,我们既可看到对于新生殖民话语权力的借用,亦可察觉复归古老世界中心的渴望,其中种种话语资源并不一定对历史的现实走向产生效力,但在通俗话语层面的影响力却可能至今犹存,其生发的多重面向,既展示了通俗性话语空间本身的混杂特质,亦为我们理解强力政治话语在这一空间中的传播形变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晚清小说 域外题材 亡国叙事 异国形象 亚洲想象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41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绪论7-14
- 一、选题意义7-9
- 二、文献综述9-14
- 第一章 晚清小说中域外亡国叙事的产生14-34
- 第一节 开端之外的意义:早期的域外亡国讯息14-20
- 第二节 理解“亡国”的动力20-26
- 第三节 亡国史论与亡国小说26-34
- 第二章 晚清小说中的域外亡国书写空间:以波兰亡国书写为例34-54
- 第一节 《波兰分灭记》的尝试34-38
- 第二节 亡国书写的通俗化38-44
- 第三节 本土叙事空间的拓展44-48
- 第四节 《绣像国事悲》中的想象空间48-54
- 第三章 晚清小说中的域外亡国形象:以亚洲为范畴54-72
- 第一节 互文性中的亚洲危机54-59
- 第二节 亚洲亡国者在中国59-66
- 第三节 亚洲团结的话语66-72
- 结语72-75
- 参考文献75-83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83-84
- 附录84-87
- 致谢87-8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朱文哲;;清末民初的“纪年”变革与国家建构[J];贵州文史丛刊;2011年02期
2 薛玉琴;试析梁启超对朝鲜灭亡原因的探讨[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盛邦和;日本亚洲主义与右翼思潮源流——兼对戚其章先生的回应[J];历史研究;2005年03期
4 刘德隆;晚清知识分子心态的写照——《新纪元》平议[J];明清小说研究;1994年02期
5 王德威;;现代中国文学理念的多重缘起[J];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11期
6 余夏云;季进;;迷魅化的讲述——论王德威的《历史与怪兽》[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董说平;晚清时期日文史书在中国的翻译与传播[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刘训华;清末浙江学生群体与近代中国[D];上海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震;澳门土生葡人汉学家玛吉士与《新释地理备考》[D];暨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5791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579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