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论萧红小说世界的非理性主义色彩

发布时间:2017-07-30 13:33

  本文关键词:论萧红小说世界的非理性主义色彩


  更多相关文章: 萧红 非理性主义 “荒原”意识 异化 荒诞 虚无


【摘要】: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主线,是在理性话语的规训下,以启蒙、救亡等为主题的文学思潮。然而,这时的西方,却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以非理性主义为思想资源的现代主义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的这种选择,是基于主客观因素综合的结果。在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理性主义背后,是对非理性主义的排斥与漠视。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现代意识和先锋意识的作家之一,在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坛,发出了自己强有力的声音。萧红以自己真实地生活经历和深切地内心体验为依托,构建了具有萧红特色的小说世界。萧红的小说具有多义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倘若跳离出当时的文化语境,以纯文学的眼光审视萧红的小说,无论是对人生存环境的描摹,还是对人生存状态的反思,亦或是对荒诞现实的无情揭露,都与西方非理性主义有一定的暗合,形成了具有非理性主义色彩的小说世界。萧红小说世界中的非理性主义色彩,在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基础上融合了中国化的元素,在新旧文化交替、中西文化杂糅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文学史意义。本文由三个章节构成。第一部分从时代、作者、读者和文学自身规律四个方面,分析非理性主义在中国被边缘化的原因,继而探究萧红小说长期以来被意识形态化的误读,遮蔽了其小说中的非理性主义色彩。第二部分以“荒原”意识为切入点,从荒原般的黑土地、荒原人“活的死亡”和心理时空三个层面,探析萧红这种荒原式的书写赋予萧红小说自身的创造性意义,从而展现其小说世界非理性主义色彩的一个方面。第三部分以荒诞与虚无为切入点,分别从异化、荒诞和虚无的角度,挖掘萧红构建的小说世界与西方非理性主义的暗合,萧红用中国式方式传达出“含泪的笑”似的荒诞思想,这是构成萧红小说非理性主义色彩的另一方面。
【关键词】:萧红 非理性主义 “荒原”意识 异化 荒诞 虚无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第一章 夹缝中的萧红10-20
  • 第一节 非理性主义的边缘化10-13
  • 第二节 反抗绝望——从《生死场》到《呼兰河传》13-20
  • 一、文学史上的误读13-15
  • 二、萧红独特的文学观15-17
  • 三、小说研究中的留白17-20
  • 第二章 “荒原”意识20-36
  • 第一节 黑土地20-25
  • 一、自然环境结构:黑土地上的乡村风貌20-23
  • 二、社会环境结构:中国农村社会的缩影23-25
  • 第二节 “活的死亡”25-31
  • 一、《生死场》:“刑罚”般的精神状态25-27
  • 二、《呼兰河传》:“空心人”的无意义存在27-29
  • 三、《小城三月》:情感世界的荒芜困境29-31
  • 第三节 心理时空31-36
  • 一、小城三月是残忍的月份31-33
  • 二、呼兰小城中的空间与故事33-36
  • 第三章 荒诞与虚无36-54
  • 第一节 异化36-42
  • 一、从人到动物的反讽36-38
  • 二、人对非物盲目崇拜38-40
  • 三、人的非常态化的内在隐喻40-42
  • 第二节 荒诞42-49
  • 一、“现代审美”中的以“丑”为美42-44
  • 二、“现代情绪”笼罩下的病态心理44-46
  • 三、“现代幽默”背后的悲剧态度46-49
  • 第三节 虚无49-54
  • 一、马伯乐:虚无主义者的典型49-51
  • 二、生死场:黑暗与虚无的场域51-54
  • 结语54-56
  • 参考文献56-60
  • 致谢60-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春英;生命体悟:萧红小说的深层哲学意蕴[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2 徐妍;萧红小说中的女儿性[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3年04期

3 赵欣若;人类情感的缺失:萧红小说独特的表现视角[J];河北学刊;2004年05期

4 张永辉,王淑玲;萧红小说略论[J];柳州师专学报;2005年03期

5 何江凤,黄康斌;论萧红小说的女性意识[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6 李琦;;论萧红小说艺术的独特性[J];固原师专学报;2006年01期

7 李军;;辗转在“漂”与“游”之间的精神独行者——漂泊意识对萧红小说创作的影响及其形成动因[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8 段榕;;略论萧红小说中的身体在场感——以萧红小说中的生殖场景为例[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9期

9 魏婷婷;;萧红小说研究综述[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年02期

10 张云霞;;论萧红小说的现代化意义[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司念;论萧红小说的生命精神[D];安庆师范学院;2015年

2 李美溧;萧红小说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关系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

3 沙媛媛;萧红小说的空间叙事[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黄梦琪;论萧红小说世界的非理性主义色彩[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5 张芳明;萧红小说的创作历程及传播[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冯健飞;论萧红小说的文化批判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程金芝;萧红小说的原型解读[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齐秀娟;地域文化视野中的萧红小说及其创作心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军;漂泊意识与萧红小说再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陈晓霞;萧红小说创作新论[D];四川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5944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5944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d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