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汉学家的《沧浪诗话》“妙悟”说研究
本文关键词:北美汉学家的《沧浪诗话》“妙悟”说研究
【摘要】:《沧浪诗话》是中国古典诗学的一部经典著作,其影响力和价值不容忽视。“妙悟”说作为《沧浪诗话》最具争议的核心理念之一,历来是学者研究的重心所向。北美汉学界对严羽“妙悟”研究的代表性成果主要分散在叶嘉莹、宇文所安、刘若愚、叶维廉、林理彰五位汉学家的论著中。目前国内尚无学者对上述汉学家的“妙悟”研究做全面的介绍和分析,更无对其做整体而系统的研究,故而研究北美汉学家的“妙悟”论有一定的开创意义与借鉴价值。由于每位汉学家的研究各具特色且理论思想不尽相同,故本文先采取专人专章的方法来探讨北美五位汉学家的“妙悟”研究,而后再进行整体探讨。其中,叶嘉莹和宇文所安的“妙悟”研究较为简单直白,故而将这两人合并为一章,其他四人则按照出生年份先后排列。在具体分析每位汉学家的“妙悟”观时,本文采用从介绍汉学家的整体思想入手,进而解读其“妙悟”理论的形成和具体含义之方式进行阐释。总的来看,理论思维角度不同致使各汉学家“妙悟”研究的差异。叶嘉莹以“兴发感动”为核心思想,故而她认为只有外物触发了内心真实的情感才可能达到“妙悟”;宇文所安致力于打破传统“观念史”的诗学研究,故而注重文本细读和不拘一格的研究、批评方式;刘若愚从“世界性的文学理论”之梦想出发,构架新的中国诗学体系,提出了“形而上”的理论分支,从而阐释了“妙悟”的形上内涵;叶维廉以道家美学为指导思想,认为“妙悟”具有道家超然物外的“灵动神思”;林理彰则着眼于儒家“正统”观,解读“妙悟”形式和精神层面的两种含义,其观点最接近传统古典诗学研究理路。除了对汉学家“妙悟”研究的介绍、阐述,文章还进一步在每一章节尾部分析每位汉学家研究的意义和不足,并列出第五章详细探讨北美汉学家与国内“妙悟”研究之异同,以及北美诗学研究对本土诗学研究的启示。北美汉学家的“妙悟”研究为我们指引了一条新的道路,只有去粗取精、立足本土文化,避免偏见和本土中心主义才能更深入挖掘古典诗学的现代价值。
【关键词】:北美汉学 沧浪诗话 “妙悟” 古典诗学
【学位授予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2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引言9-13
- 第一章 叶嘉莹、宇文所安的“妙悟”研究13-26
- 第一节 叶嘉莹的“妙悟”研究13-19
- 一、“兴发感动”的核心批评理念13-15
- 二、“兴趣”观照下的“妙悟”说15-17
- 三、叶嘉莹“妙悟”研究的问题17-19
- 第二节 宇文所安的“妙悟”批评19-25
- 一、“妙悟”与“禅悟”的共性19-22
- 二、“妙悟”:“知”与“是”的断裂与融合22-23
- 三、宇文所安“妙悟”批评的得与失23-25
- 第三节 小结25-26
- 第二章 刘若愚跨文化视野中的“妙悟”研究26-40
- 第一节 刘若愚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国诗学26-30
- 一、刘若愚对中国诗学的重新构建27-29
- 二、刘若愚跨文化视野下的“形上理论”29-30
- 第二节 刘若愚形而上的“妙悟”观30-35
- 一、形上“妙悟”的内涵31-32
- 二、形上“妙悟”于宋后的发展转变32-35
- 第三节 从“妙悟”看刘若愚中国诗学重构的得失35-38
- 一、阐释方式的开创性与生硬性35-36
- 二、内涵阐释的系统性与破碎性36-37
- 三、理论独立性与历史性的缺失37-38
- 第四节 小结38-40
- 第三章 叶维廉道家美学启引下的“妙悟”观40-54
- 第一节 叶维廉的道家美学批评理念41-44
- 一、破“名言”与语言的“空白”41-42
- 二、“离合引生”的批评理念42-44
- 第二节 叶维廉眼中的“妙悟”与宋人诗论44-50
- 一、“妙悟”说与苏东坡44-46
- 二、“妙悟”说与江西诗派46-48
- 三、“妙悟”说与包恢48-50
- 第三节 叶维廉“妙悟”观之实50-53
- 一、“妙悟”:作为感知的一部分50-51
- 二、“妙悟”:作为语言传释的媒介51-53
- 第四节 小结53-54
- 第四章 林理彰诗歌“正统”理念中的“妙悟”研究54-64
- 第一节“正统”与“妙悟”54-58
- 一、诗之“正统”当归儒门55-56
- 二、“悟入”之途当取盛唐56-58
- 第二节“妙悟”的双重内涵58-63
- 一、形式主义角度之“妙悟”58-59
- 二、精神心理角度之“妙悟”59-61
- 三、严羽“妙悟”内涵于后代之拓展61-63
- 第三节 小结63-64
- 第五章 北美汉学家与国内“妙悟”研究之异同64-76
- 第一节 北美汉学家与国内“妙悟”研究的共同点64-68
- 一、相同的研究立足点65-66
- 二、相近的研究方向66-68
- 第二节 北美汉学家与本土“妙悟”研究之差别68-72
- 一、理论构建的形象性与逻辑性68-69
- 二、理念追求的“善”与“真”69-70
- 三、研究方式的挖掘式与外向化70-72
- 第三节 北美汉学家“妙悟”研究之启示72-74
- 第四节 小结74-76
- 结论76-79
- 参考文献79-83
- 致谢83-85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8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玉春;;生活妙悟[J];思维与智慧;2006年12期
2 强东红;;论妙悟与灵感[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周长楫;;略谈地方韵书《_Y音妙悟》[J];辞书研究;1982年06期
4 戴淑娟;;妙悟自然(中国画)[J];青岛文学;2009年03期
5 唐瑛;从“妙悟”在禅宗史的发展轨迹看妙悟说的内涵[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6 高阳;论“妙悟”[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3期
7 李石勇;“妙悟”的审美心理过程及特征[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8 徐辉;现代美学“妙悟说”——朱光潜和宗白华美学“妙悟”学说的考察[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杨增和;“妙悟”与“直觉”:意义瞬间生成中的呈现模态[J];船山学刊;2005年01期
10 王春艳;从“顿悟”到“妙悟”——禅思维向艺术思维的转化[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显齐;;“三平”现象浅析[A];四川省诗词学会诗艺研讨会发言选登[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本报记者 邓晖 丰捷 本报通讯员 刘梦;真情·妙悟·文章[N];光明日报;2013年
2 晓雪;真情·妙悟·哲思[N];人民日报;2002年
3 罗哲文;从奋击到妙悟[N];中国文化报;2005年
4 谭平;最喜率真纯净[N];中国文化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怡梦;诗词为镜 妙悟古今(下)[N];中国艺术报;2012年
6 顾丽玉 袁卫星;散文:一个境界层深的创构[N];中国教师报;2003年
7 张同吾;人生独旅的诗性体悟[N];文艺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兆丽;北美汉学家的《沧浪诗话》“妙悟”说研究[D];华侨大学;2016年
2 邓莉;“妙悟”与“直觉”的可比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3 赵胜刚;中国历代文论与书论中妙悟美学范畴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阳开怀;“妙悟”:佛教中道美学[D];暨南大学;2014年
5 窦健雯;朱良志的“审美妙悟”说[D];云南大学;2015年
6 唐瑛;“妙悟”说的二十世纪研究综述及其对中国古代文论的传承[D];西北大学;2002年
7 王春艳;从“顿悟”到“妙悟”[D];汕头大学;2004年
8 宋东波;体验与妙悟[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9 董欣胜;《_Z音妙悟》音系及其流变[D];厦门大学;2006年
10 吴戊生;严羽《沧浪诗话》之“妙悟”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132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613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