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韩愈诙谐诗文研究及对外传播

发布时间:2017-08-04 13:26

  本文关键词:韩愈诙谐诗文研究及对外传播


  更多相关文章: 韩愈 诙谐诗 诙谐文


【摘要】: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为韩愈文学作品中的诙谐诗文。通过对韩愈诙谐诗文的研究,探求分析这类诗文的主要特点和创作风格,并进一步考察了韩愈诙谐诗文的对外传播情况。文章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分析韩愈诙谐诗文产生的原因。首先探究了诙谐一词的来历及含义,其次分析了影响韩愈诙谐诗文的两个因素,一是唐朝以前的诙谐文风对韩愈创作诙谐诗文的影响,以此研究韩愈诙谐诗文的基础;二是韩愈的际遇、性格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其诙谐诗文有影响,通过对韩愈生平的研究,分析其际遇、性格对诙谐诗文产生的影响。第二部分划分韩愈诙谐诗文种类。为了能更方便、条理的研究,把韩愈的诙谐诗文分为三个种类,即自嘲类诙谐诗文、同僚友人间互嘲的诙谐诗文、嘲讽社会的诙谐诗文,每个种类选择有代表性的诙谐诗文进行分析,研究韩愈诙谐诗文的风格特点,突出韩愈诙谐诗文的独到之处。第三部分分析韩愈诙谐诗文在其所处时代的意义以及后世的评价。首先分析韩愈诙谐诗文在其所处时代的意义;然后搜集后世对韩愈诙谐诗文的评价,并且深入挖掘后世文人对韩愈诙谐诗文的学习和继承。通过研究与韩愈同时代诗人以及后世诗人对其的评价及学习继承,分析韩愈诙谐诗文对其所处时代及后世的影响。第四部分为韩愈诙谐诗文的对外传播。主要论述韩愈诙谐诗文在国外的研究情况。
【关键词】:韩愈 诙谐诗 诙谐文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2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引言9-10
  • 第一章 影响韩愈诙谐诗文的因素10-20
  • 1.1 诙谐的概念10-12
  • 1.2 唐朝及唐之前的诙谐文风12-17
  • 1.3 韩愈的性格和际遇17-20
  • 第二章 韩愈诙谐诗文的分类及创作风格研究20-38
  • 2.1 自嘲类诙谐诗文21-24
  • 2.2 同僚、友人间互嘲的诙谐诗文24-30
  • 2.2.1 酬赠送别诗24-27
  • 2.2.2 唱和联句诗27-30
  • 2.3 嘲讽社会的诙谐诗文30-38
  • 2.3.1 嘲讽宗教30-32
  • 2.3.2 嘲讽时政32-35
  • 2.3.3 嘲讽社会现象35-38
  • 第三章 韩愈诙谐诗文在其所处时代的意义及后世的评价38-46
  • 3.1 韩愈诙谐诗文在其所处时代的意义38-39
  • 3.2 韩愈诙谐诗文在北宋的影响39-43
  • 3.3 后世对韩愈诙谐诗文的评价43-46
  • 第四章 韩愈诙谐诗文的当代对外传播46-48
  • 结语48-50
  • 参考文献50-52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52-53
  • 致谢53-54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54-55
  • 承诺书55-56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宏亮;;论韩驹诗学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李晓黎;;论《诗林广记》对宋诗宋注的摘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3 刘颖;;文字、才学、议论——关于苏黄“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若干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4 唐春生;;苏轼与元yP初期诗坛——以苏轼知馆职试与贡举试为中心[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5 宋皓琨;;论比较法在北宋诗学批评中的运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李瑞;;黄庭坚咏山水花鸟诗意象与意境分析[J];当代小说(下半月);2009年09期

7 杨许波;;苏舜钦诗歌学杜考述[J];杜甫研究学刊;2008年02期

8 吴晓蔓;;任渊《山谷诗集注》考论[J];中国典籍与文化;2010年04期

9 魏岚;陈刚锋;;论北宋时期商业广告的发展[J];东南传播;2008年02期

10 张辉;;黄庭坚诗及诗论之再认识[J];鄂州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廖美玉;;东京与两川——王安石、黄庭坚学杜的两种视角[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3 彭伟;明前韦应物接受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常德荣;南宋中后期诗坛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5 李良;论诗绝句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史宏云;古代花鸟画题画诗的意象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7 王昕;赵秉文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8 邱光华;方回诗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9 王祥;宋代江南路文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10 邹志勇;宋人笔记中的诗学讨论热点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域铖;宋诗对白居易诗的受容与超越[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铁莉;黄庭坚读书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继秀;笔简神足—浅析梁楷的水墨艺术[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蓉;隋唐扬州诗意象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王星华;贾谊《新书》校注商兑[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唐成飞;宋代都城商业广告刍议[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佩佩;南宋“上饶二泉”诗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孟霏;北宋六言诗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赵青;王禹PA生存心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高邢生;黄庭坚次韵诗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198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6198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6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