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金代诗学批评形式的新变
本文关键词:论金代诗学批评形式的新变
【摘要】:从中国诗学批评史来看,金代诗学的几种批评形式出现了一些重要新变。诗话相对冷落,却体现出远离宋人诗话、独立发展的倾向;论诗诗逐渐兴盛,以七绝为主流形式,元好问、王若虚的论诗绝句是论诗诗史上的第一次高峰,影响深远;《中州集》等选本及其相关的诗人传记,完善了选本这一批评方式,发展了评传这一新型方式。金代诗学批评形式的这些新变推动了中国古代诗学批评史的发展。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金代 诗话 论诗绝句 选本 传记
【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华思想通史”项目
【分类号】:I207.22
【正文快照】: 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金代诗学批评的价值和地位因受到正统思想的长期潜在制约而被低估。即以最受人们关注的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王若虚《滹南诗话》而言,其独特性也未被充分揭示出来,其他一些散见的普通文献,更是被忽视。有感于此,拟从批评形式入手,分类梳理几种主要批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玉君;王志民;;试论金代宗室的入仕及升迁途径[J];大连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2 李西亚;刘洋;;试论金代女真人的民族文化教育[J];东北史地;2006年02期
3 刘希伟;;辽、金、元科举制比较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杜成辉;;金代状元张j澕捌渥髌贰嫣浮短锲髦嘧油肌妨玔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周峰;;金代泽州同知宋雄飞事辑[J];东北史地;2012年05期
6 杨珩;;儒学文化在女真民族统治地域内的传播与传承——兼论儒学文化的北传[J];贵州民族研究;2014年04期
7 沈仁国;;《历史文选》课创新教育实例——从官职透视新发现的金代进士[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陈捷;张昕;;《梓人遗制》小木作制度考析[J];中国建筑史论汇刊;2011年00期
9 王德朋;;论金代女真人的民族传统教育[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王德朋;;金代辽宁地域文化述略[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西亚;金代图书出版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王昕;赵秉文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3 徐洁;金代祭礼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孙孝伟;金朝宰相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宋立恒;金代社会等级结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6 杜成慧;金元时期浑源刘氏家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7 王定勇;金词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8 王永;金代散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咏春;中国礼乐户研究的几个问题[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10 陈志英;金元时期的转运司[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玲;刘祁《归潜志》综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2 靳静;辽金殿前都点检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3 胡文川;李纯甫怪奇诗风的内涵及形成原因[D];山西大学;2011年
4 郭帅;论完颜亮的创作与金初文学关系[D];山西大学;2011年
5 曹焕焕;李俊民诗歌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6 孙孝伟;金朝选官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王久宇;论金世宗的女真为本政策及其评价[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福来;辽金西京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润民;河北地方志载金代作家文献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10 张怀宇;王寂诗歌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博泉;;论金代文化的发展及其历史地位[J];社会科学战线;1987年01期
2 周惠泉;金代文学保存整理概观(一)[J];社会科学辑刊;1992年06期
3 周惠泉;金代文学经纬(下)[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4 王万志;;略论金代山西文人与地域文学的发展及原因[J];史学集刊;2009年02期
5 周惠泉;;金代文学初探[J];社会科学战线;1983年03期
6 葛兆光;;金代史学与王若虚[J];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4期
7 王永;;金代散文文献概观[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8 李卫锋;张建伟;;金代状元家族与文学[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9 周惠泉;;《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金代文学试写条文选(续完)[J];晋阳学刊;1986年06期
10 王永;;金代散文分期与特色新论[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丁·嵇穆;;满洲文学述略[A];满学研究(第一辑)[C];199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富育光;周惠泉与金代文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永;金代散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宇航;金代寒食、清明诗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2 王海妮;金代文人雅集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3 梁珍珍;欧阳修与金代散文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4 李楠;金代文学家王寂研究[D];内蒙古民族大学;2010年
5 李宇星;山西方志所载金代作家资料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6 霍佳梅;敦煌民间词与金代道教词比较研究[D];宁波大学;2013年
7 李润民;河北地方志载金代作家文献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8 申照;《中州集》作家小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9 张秋爽;金代诗人与诗学视野中的陶渊明[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569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656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