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西游记》“六耳猕猴”意象的文化与心理学阐释

发布时间:2017-08-12 12:00

  本文关键词:《西游记》“六耳猕猴”意象的文化与心理学阐释


  更多相关文章: 《西游记》 孙悟空 六耳猕猴 人格面具 阴影


【摘要】:《西游记》中的六耳猕猴并非外在的妖魔,而是孙悟空的"心魔"。"六耳"一词在《西游记》之前的文献中已经出现,代表着第三者。在佛教中"耳"为六根、六识之一,因此"六耳"也可借代为由六根生发出来的六识,即人的欲念和妄心。从荣格心理学角度来看,真悟空代表着孙悟空的人格面具,而六耳猕猴幻化的假悟空则是孙悟空人格阴影的投射,真假猴王之战其实就是人格中面具与阴影的冲突。战胜了阴影,也就战胜了自我人格的魔性,但也代表着生命自由精神的削弱和反抗性的消失。
【作者单位】: 黄山学院文学院;
【关键词】《西游记》 孙悟空 六耳猕猴 人格面具 阴影
【分类号】:I207.41
【正文快照】: 《西游记》讲述唐僧师徒历尽艰辛磨难到西天求取真经的经过,演示了人类个体收束“心猿”达到人格至善的历程,印证着人类潜意识中的受难与回归母题。在唐僧师徒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中,最能考验孙悟空的是遭遇六耳猕猴一节。六耳猕猴神通变化足以抗衡悟空,甚至变化成悟空模样连照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少华;;六耳猕猴的悲剧[J];芳草(经典阅读);2012年04期

2 徐则臣;;六耳猕猴[J];花城;2013年03期

3 刀背;;如果六耳猕猴“上面有人”的话[J];杂文选刊(下旬版);2008年08期

4 亦农;美猴王之死[J];中国质量万里行;2003年12期

5 ;开心加油站[J];全国商情;2013年20期

6 陈思呈;;妖怪很痴情[J];美文(上半月);2011年04期

7 陶春虎;;温故知新[J];失效分析与预防;2014年01期

8 蒋元明;;观世音为何不选假猴王[J];政府法制;2011年12期

9 枫岚扬;茶之凉热一家言[J];社会;1997年04期

10 徐仁河;;滑头谛听知多少[J];杂文选刊(上旬版);2012年11期



本文编号:6614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6614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e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