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莫言小说(蛙)与计划生育政策

发布时间:2017-08-13 11:41

  本文关键词:莫言小说(蛙)与计划生育政策


  更多相关文章: 莫言 《蛙》 生育政策 计划生育改革 法律与文学


【摘要】:莫言长篇书信体小说《蛙》是一部以我国计划生育为主题的小说,曾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也是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力作。《蛙》秉承了莫言一贯的幻觉现实主义风格,聚焦我国农村计划生育执行中的问题和政策本身,从人文视角展现了文学家对法律制度的设计和执行的思考。论文对计划生育政策的制定与沿革进行了系统梳理。20世纪50年代,人口激增的带来的压力使我国生育政策由“鼓励生育”向“限制生育”过渡,计划生育初见雏形;早期计划生育政策执行较为平稳,并在城市地区取得初步成果;中期严格的“一孩”政策使计划生育取得了突出成效,也饱受争议;后期计划生育向法制化、宽松化发展,目前进入“单独二孩”时代。计划生育政策自实施以来备受关注,学界对其评价亦见仁见智。总体来说,计划生育政策在控制人口数量、促进经济腾飞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但亦存在诸多问题:政策早期面临传统生育伦理的反抗;中期在城市和部分地区执行平稳,但也存在着多元矛盾并引起冲突;后计划生育时期又遭遇过低人口出生率带来的新难题。《蛙》如同“史诗”一般全面展现了计划生育的艰难历程,对历史上和现实中农村地区计划生育执行遇到的问题作了相应的呈现,历史层面着重表现了权力对个体的规训,现实层面着重表现了现实社会中生命的异化与计划生育的尴尬处境。《蛙》形象地再现了计划生育背景下各类典型人物的选择与归宿,这种形象性与典范性的表达容易引起读者情感共鸣,反思计划生育执行问题。同时《蛙》以一种超现实的魔幻手法对来处理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最终命运,这其实包含了作者的价值评判。但《蛙》对计划生育的书写也是有限的。一方面,作家的个人情感、创作倾向影响了文学作品对现实的表达;另一方面,文学创作也不等于法律普及,《蛙》的主题并不限于计划生育政策本身,而是有其更深层次的内涵。《蛙》所体现的人文情怀和正义理念对于计划生育改革很有意义。《蛙》所培养的全面客观的历史态度有助于计划生育法制的人性化、科学化,莫言运用想象与情感对计划生育执行问题作出的文学裁判能够起到填补计划生育法制不足、引导社会正义观念的作用。文学所表达的“诗性正义”的理念可以成为国家和时代的平衡器,在“诗性正义”视角的指引下,结合法治中国的大背景,计生政策仍需进一步改革:以生育权为本位、以依法行政为原则完善生育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关键词】:莫言 《蛙》 生育政策 计划生育改革 法律与文学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42;C924.2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绪论11-16
  • 第一节 选题缘起11-12
  • 一、选题背景11
  • 二、研究意义11-12
  • 第二节 研究概述12-15
  • 一、《蛙》的研究概述12-14
  • 二、计划生育问题研究概述14-15
  • 第三节 方法与创新15-16
  • 一、研究方法15
  • 二、创新之处15-16
  • 第一章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16-28
  • 第一节 计划生育政策的制定与完善16-21
  • 一、人口论争与计划生育的提出16-17
  • 二、计划生育政策的确立17-18
  • 三、计划生育政策的法制化18-19
  • 四、计生法规的完善与生育政策的调整19-21
  • 第二节 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效果21-22
  • 一、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21
  • 二、对社会经济增长的贡献21-22
  • 第三节 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执行中的问题22-28
  • 一、国家政策与民间生育需求的差异22-24
  • 二、“一孩”政策时期的执法困境24-25
  • 三、社会转型时期的后计划生育危机25-28
  • 第二章 《蛙》对农村计生政策执行问题的文学表现28-33
  • 第一节 对历史问题的呈现28-31
  • 一、国家政策与民间伦理的冲突28-29
  • 二、权力对生育行为的强制规训29-31
  • 第二节 对现实问题的呈现31-33
  • 一、计生政策的尴尬处境31-32
  • 二、生命的“异化”32-33
  • 第三章 计生政策文学表现的法学审视33-39
  • 第一节 “全面的历史态度”对立法的价值33-34
  • 第二节 文学裁判的价值34-36
  • 一、文学裁判对法律正义的填补34-35
  • 二、文学裁判对正义观念的引导35-36
  • 第三节 诗性正义的追求36-37
  • 一、文学的想象与情感36
  • 二、作为平衡器的文学36-37
  • 第四节 文学表现的局限37-39
  • 第四章 《蛙》和法治背景下计生之路的思考39-45
  • 第一节 对生育权的肯定与合理限制39-40
  • 一、生育的自由与权利39-40
  • 二、权利的限制与限制的边界40
  • 第二节 依法行政对政策执行的重要意义40-42
  • 一、依法行政的重要性40-41
  • 二、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41-42
  • 第三节 法治背景下计生之路的改革42-45
  • 一、提升计划生育服务水平43
  • 二、改革计划生育管理机制43-44
  • 三、有序放宽生育政策44-45
  • 结论45-46
  • 参考文献46-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宁立标,尹海文;法治视野下的农村计划生育问题——兼论《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意义[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李松睿;;“生命政治”与历史书写——论莫言的小说《蛙》[J];东吴学术;2011年01期

3 吴义勤;;原罪与救赎——读莫言长篇小说《蛙》[J];南方文坛;2010年03期

4 张勐;;生命在民间──莫言《蛙》剖析[J];南方文坛;2010年03期

5 周德禄;;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养老保障的弱势地位与对策研究——来自山东农村的调查[J];人口学刊;2011年05期

6 李衍柱;;生命的文学与文学的生命——读莫言《蛙》感言[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2年05期

7 张辰琛;;时代的忏悔与思考——评莫言《蛙》对孕育与生命的探索[J];山花;2014年02期

8 周新民;;《蛙》:罪与赎罪[J];文学教育(上);2010年06期

9 张灵;;《蛙》中的“姑姑”和她的“一厘米的自主权”[J];新文学评论;2013年01期

10 汪习根;;论法治中国的科学含义[J];中国法学;2014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星显;基于关系视角的法律与文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黎露涵;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与法律的变迁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2 夏珑;农村计划生育政策执行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3 郑阿波罗;计划生育政策对出生性别比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D];厦门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671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6671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f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