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刘庆邦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本文关键词:论刘庆邦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摘要】:作为自乡土和矿区走进文坛的短篇小说家,刘庆邦一直以来默默关注着底层人物的情感和命运,在不断的创作中展现着底层众生相,也表达着作家本人的艺术追求,于一系列优秀作品中引起人们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本文以细读刘庆邦作品的方式,以他中短篇小说为研究对象,同时兼论长篇。第一章通过了解他的人生经验以及创作历程来解读他的创作风格,以此基础上对他创作的独特性进行剖析,其中女性的塑造构成了他创作的审美典范。第二章对他笔下生活在乡村的女性进行探讨,可分为两大类,少女和母亲。他们的纯美、圣洁、柔韧以及坚强构成了刘庆邦柔美小说的基调,作者通过对这两类农村底层女性的至善至美形象塑造建造出一个诗意化的纯美乐园,借以传达出作者对理想中人性真善美的向往。第三章针对走出乡村的女性进行细致的探索,通过走入矿区和走入都市两类女性的生命体验来揭示城乡文明冲突下她们的命运,走入矿区女性成为矿区欲望的客体,走入都市成为都市欲望的客体,自文本中我们力求探索这种悲剧形成的根源,这也是作家所要传达的对弱势群体的人性关注态度。以此乡村与都市两类底层女性的生命体验为基础,结语部分在前三章的基础之上指出作家女性创作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作家始终抱有对美好人性的向往,但现实的复杂与残酷使得理想人性难以寻觅,故而在女性的诗意与悲剧意蕴间他所要传达的始终是人性关怀这条主线。这种人性关怀成就了他长期以来为弱者立言的创作实践。同时,指出作家创作中的不足和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刘庆邦 女性形象 理想人性 底层关怀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5
- 前言5-7
- 第一章 刘庆邦的创作历程及其独特性7-12
- 第二章 乡村女性形象系列12-21
- 第一节 恬淡纯净的乡村少女12-16
- 第二节 勤劳坚韧的乡村母亲16-19
- 第三节 对美好人性的寄托19-21
- 第三章 走出乡村的女性系列21-29
- 第一节 走入矿区的女性21-24
- 第二节 走入城市的女性24-26
- 第三节 城乡碰撞之下的悲剧26-29
- 结语29-33
- 参考文献33-35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35-36
- 致谢36-3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英群;;论刘庆邦小说中的民俗系列[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9年03期
2 ;刘庆邦作品目录[J];小说评论;2009年03期
3 王伟;;对农民走出乡土的思索——论刘庆邦小说[J];名作欣赏;2010年15期
4 吴涛;;刘庆邦小说对女性内心情感的观照——以《鞋》为个案分析[J];新闻爱好者;2011年24期
5 张颐武;;话语 记忆 叙事——读刘庆邦的小说[J];当代作家评论;1990年05期
6 翟墨;;向心灵的暗井掘进——我读刘庆邦的小说[J];当代作家评论;1990年05期
7 罗强烈;《走窑汉》《汉爷》:刘庆邦的方式[J];文艺争鸣;1992年06期
8 魏家骏;圣洁的爱和古典的美——读刘庆邦的小说《鞋》[J];名作欣赏;2002年05期
9 姚洋音;同化与异化中的人与自然——读刘庆邦的《梅妞放羊》[J];名作欣赏;2004年01期
10 王念灿;刘庆邦小说的复仇主义精神[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侯淑玉;;我是农民[A];四季海棠[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小美;刘庆邦与煤的缘分没完没了[N];中国邮政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苏墨;刘庆邦:作家生来就是还泪的[N];工人日报;2012年
3 翟业军;刘庆邦创作局限论[N];文学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刘洋;刘庆邦:作家要有责任心[N];河南日报;2007年
5 武翩翩;刘庆邦作品:在不同视角下的解读[N];文艺报;2007年
6 记者 李硕;刘庆邦:为民族保留一份记忆[N];周口日报;2007年
7 ;刘庆邦《皮球》简单与含混应有所平衡[N];文艺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王诒卿;得“地”独厚刘庆邦[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9 木弓;刘庆邦中篇小说《卧底》及其他老派故事有力度[N];文艺报;2005年
10 王翠艳(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讲师);刘庆邦:因为懂得,,所以忧患[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本文编号:6694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669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