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魏晋南北朝时期“物感说”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9 04:27

  本文关键词:魏晋南北朝时期“物感说”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物感 成因 发展 影响


【摘要】:"物感说"不仅是审美体验理论,同时也是文学创作理论,它的形成与发展为文学创作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丰富了文学理论的内容。在魏晋前,哲学领域便出现了"心物感应"理论,为"物感说"形成发展奠定了基础。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物感说"受到绘画、书法、文学等领域的重视,被作为理论提出并广泛应用于文学艺术创作之中。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物感 成因 发展 影响
【分类号】:I206.2
【正文快照】: “物”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牛大为物,是从牛物声;“感”解释为“动人心”,从心咸声,是指人心里的一种感动。“物感”便是外物与人心的一种感应。在文学创作中,主体情感因客观外物的变化而引起了相应的情感进行创作,并且把客观外物当做载体来表达主体的情感,这种方式便成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顺庆;“物感说”与“摹仿说”——中西美学思想研究札记[J];文艺研究;1983年04期

2 曹顺庆;中西美学中的物感说与摹仿说[J];江汉论坛;1983年08期

3 傅治平;“物感说”与“摹仿说”比较之我见[J];求是学刊;1993年05期

4 张希玲;“物感说”及其理论创作基础[J];哈尔滨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年09期

5 王玉莲;中国古代的“物感”说与西方近代“移情”说比较[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何玲玲;;物感说的形成基础和发展轨迹[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7 王少良;孙红梅;;“物感”说的哲学基础及其对作家创作的意义[J];大连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8 张丰君;;论“物感”说的演变与拓展[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9 王则远;;“物感说”之“感”:文学创作的本源[J];文艺评论;2012年06期

10 郑喜林;从“物感说”与“摹仿说”看中西古典美学之异同[J];求是学刊;199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德明;;论新“物感说”对旧“物感说”的发展[A];东方丛刊(2003年第4辑 总第四十六辑)[C];2003年

2 王则远;;略论“物感说”之“感”:文学创作的本源[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黄伟伦;;《文心雕龙》的“物感”生成图式及其心物辩证观[A];文心雕龙研究第九辑[C];2009年

4 李晓宁;;闽南山水与林语堂[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汉城;艺苑巨擘 风范永存[N];光明日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惠丹;六朝以前“物感”流变略论[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2 吕丹;魏晋南北朝诗学中物感说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5年

3 兰寿春;唐前“物感”说的生成与嬗变[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4 孙丽;论文学创作发生论的物感说[D];吉林大学;2008年

5 程宝琴;《乐记》感兴观探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6 于涌;《孝经纬》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何玲玲;“物感”说与“物哀”说[D];扬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986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6986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a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