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启蒙话语到消闲文艺——简述新小说到鸳蝴派的流变
本文关键词:从启蒙话语到消闲文艺——简述新小说到鸳蝴派的流变
【摘要】:20世纪初的新小说从一开始便肩负着文学启蒙大众的功利任务,但因其过于锋芒毕露的政治话语,限制了文学审美特性的表达,甚至客观上背离了预设的启蒙任务。在此期间,中国传统的写情消闲与近代化过程中的游戏化、商业化观念合流,发展出另一文学写作向度。新小说经过短暂的政治叙事高潮后,最终转向去政治化的鸳鸯蝴蝶派文学。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新小说 启蒙 消闲 鸳蝴派
【分类号】:I207.4
【正文快照】: “上层社会的救亡必然导致下层社会的启蒙,因为只有国民素质普遍提高,才能从根本上解救国家和民族。”[1]25戊戌变法的失败已经证明了自上而下的政治变革行不通,中国要想振兴,必须向国民灌输新知识、新思想,经由人的意识转换实现文化重建,走一条自下而上的社会改革之路。一18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浩帆;《新小说社征文启》及其价值和意义[J];济南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2 杨联芬;“新”之启蒙与公众舆论——论晚清新小说的价值[J];明清小说研究;2003年04期
3 冯鸽;;清末新小说中的“女豪杰”[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徐琴;冉小平;;一份杂志,一段文学——20世纪80年代的《西藏文学》与西藏新小说[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郑丽丽;郭继宁;;清末新小说兴起论略[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王晓岗;;论清末民初新小说的文学生产史地位[J];唐山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郑永格;刘广远;崔志远;;秦地新小说概观[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8 张汉波;;晚清新小说的“教科之助”[J];宜宾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9 郭继宁;郑丽丽;;“疾病”与“治疗”——对清末新小说中一对隐喻的考察[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10 潘桂林;;20世纪初报章新小说的新旧之辨[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郑丽丽;“病”与“药”——清末新小说中的“救国”想象[D];南开大学;2009年
2 王晓岗;新小说的兴起[D];吉林大学;2010年
3 何轩;儒家文化与晚清新小说的兴起[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钱雯;人学重建与小说[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徐自强;新小说中的外国人形象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严丽萍;《清末时新小说集》特征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4年
3 周倩;清末时新小说研究[D];河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993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699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