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小说中审美的功利性与非功利性因素探析
本文关键词:先锋小说中审美的功利性与非功利性因素探析
【摘要】:笼统地说,文学审美性是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的统一。一方面,文学审美性的核心规定是非功利性,其主要体现为文学作品的外在形式方面,如体裁、结构、语言等各种表现手法;另一方面,文学审美性的实现条件则是功利性,具体体现为文学作品的内容及其精神意蕴。只有文学作品的内容功利性与读者观念的功利性相统一,而且读者处于非功利状态时,文学作品的审美性才能得以顺利实现。审美性突出地表现为非功利性,而功利性则是审美性的构成因素,属于文学作品整体功能属性的一部分。由此可知,功利性表现在审美性的形成环节中,是审美性实现的基础。就一般文学创作,尤其是现实主义创作而言,作品的功利性内容在文学审美中发挥基础作用。但在注重形式与技巧的先锋小说中,作品内容方面的功利性似乎不存在了。那么在这一文学类型中,文学审美的功利性与非功利性因素的统一又将如何体现呢? 先锋小说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极具反叛精神和探索精神,相对于“写什么”而言,先锋小说往往更注重“怎么写”,在当时掀起了一场文学形式实验的热潮。 从文学规律上讲,功利性内容应该在文学审美价值中起到重要作用。表面看来,先锋小说这一反传统的创作方式片面重视非功利性形式、忽略功利性内容;如果完全是这样,那么处于“失重”状态的先锋小说就失去了对民族、国家和社会所肩负的责任,仅仅沦为“形式的游戏”,使文学的社会功能不断退化,出现“使作家丧失了自己应有的人文关怀和责任意识”[1]的现象。这样的文学形态既不符合文学发展规律,也无益于社会实践功能的发挥,,理应遭到社会的抛弃。但与之相反,先锋小说自诞生伊始就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强大冲击力,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主流思想和价值观,并且对当时的社会思潮也产生了作用。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先锋小说不仅有着文学史的价值,而且在文化史和社会史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利用文学审美原理,揭示先锋小说形式表现背后的内涵——“有意味的形式”,从而为肩负着冲击文坛和承担重大文学使命的先锋文学“正名”。 本论文题为《先锋小说中审美的功利性与非功利性因素探析》,论述的是先锋小说中非功利性和功利性这两个方面在文学审美过程中的融合。就目前而言,学界关于先锋小说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先锋小说的叙事方式和语言形式、先锋小说90年以来的创作转型、先锋小说的审丑艺术、先锋小说中的死亡意识、先锋之后的文学踪迹等等诸多方面,但却鲜有从文学作品的功利性这一角度来探寻的。
【关键词】:功利性 非功利性 文学审美 先锋小说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9
- 引言9-11
- 第1章 文学审美性的概念内蕴11-14
- 1.1 文学审美性是文学整体的功能性属性11-12
- 1.2 文学的元形式性质决定了文学审美的非功利性12-14
- 第2章 功利性的需求与先锋小说的兴起14-18
- 2.1 复归与决裂:前先锋时代的文学生态14-15
- 2.2 牛刀小试:刘索拉、徐星的早期先锋探索15-18
- 第3章 非功利性形式的崛起与先锋小说的深化18-23
- 3.1 非功利性形式的突破——打破惯常的“审丑”语言18-21
- 3.2 “形式的游戏”——新奇语言、符号的“大杂烩”21-23
- 第4章 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的有机结合与先锋小说的鼎盛23-31
- 4.1 成人价值取向的颠覆——奇异的儿童视角23-27
- 4.2 陌生化叙事——限知的旁观视角27-31
- 结论31-34
- 参考文献34-39
- 作者简介39-40
- 后记4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向前;《解密》:对先锋小说的修正和冲刺[J];南方文坛;2004年02期
2 金鑫;先锋文学的大众化传播——先锋小说影视“转译”得失谈[J];理论界;2005年05期
3 张朝丽;刘锦丹;;从模仿到本土化回归——论先锋小说作家的创作转向[J];唐山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汪丽景;;沸腾 沉寂 重现——先锋小说存在述评[J];黄山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蔡志诚;;先锋小说:形式与历史的辩证[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于晓威;;先锋小说完蛋的11个理由[J];文学自由谈;2007年04期
7 ;《先锋小说技巧讲堂》简介[J];云梦学刊;2008年04期
8 赵树军;;先锋小说的流变浅析[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赵树军;;先锋小说流变的再思考[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10 马文美;;永远的异项——论中国当代先锋小说的标出性[J];江苏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建周;;身份焦虑与文本误读——兼及王朔小说与“先锋小说”的差异性[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忠;“先锋小说”的现状及走向[N];学习时报;2006年
2 刘忠;“先锋小说”的现状及走向[N];今日信息报;2007年
3 ;先锋小说与文学未来的发展可能性[N];文汇报;2007年
4 丘峰;颠覆与回归[N];文学报;2000年
5 张新颖 复旦大学中文系;关注当代先锋小说创作 深掘现代汉语创作传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董外平;先锋小说家的精神症候[N];文艺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何晶;夏商:我要抵达生活的细部[N];文学报;2013年
8 杨剑龙 王童;魔幻与写实[N];文艺报;2011年
9 中国作协创研部原主任 文学评论家 雷达;致力于开发另一个空间[N];光明日报;2013年
10 吴秉杰;完整地把握继承与创新的关系[N];文艺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翟红;论80年代中国先锋小说的语言实验[D];苏州大学;2004年
2 王琮;九十年代以来先锋小说创作的转型[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3 郝魁锋;先锋之后的文学踪迹[D];河南大学;2012年
4 叶立文;增长与繁荣—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小说中的先锋话语[D];武汉大学;2001年
5 刘桂茹;先锋与暧昧[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蔡志诚;时间、记忆与想象的变奏[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7 闫秋红;现代东北文学与萨满教文化[D];武汉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振强;试论先锋小说的审美现代性追求[D];南昌大学;2008年
2 刘昱;先锋小说的“文革书写”[D];辽宁大学;2012年
3 银春花;中国当代先锋小说的后现代性[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4 卢海章;新时期先锋小说的神秘性特征[D];辽宁大学;2009年
5 于兴雷;论先锋小说的人文关怀意识[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庞静;论八十年代中后期先锋小说的审美现代性[D];安徽大学;2010年
7 张博;中国当代先锋小说中的时间问题[D];河北大学;2010年
8 陶丹;颠覆与重建-中国当代先锋小说的叙事探索[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胡蓉;论中国当代先锋小说的形式之美[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朱献贞;先锋小说反向叙事的美学特征[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7114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711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