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新写实小说的叙事话语范式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29 21:19

  本文关键词:新写实小说的叙事话语范式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新写实小说 人的俗化 非牧歌生活观 生活流 客观化


【摘要】:《一地鸡毛》、《烦恼人生》、《风景》等小说问世伊始,新写实小说就引起广泛关注,不同的理论概括和命名以及见仁见智的褒贬也时有所见。本文即在“叙事话语范式”的理论框架下,对新写实小说加以重新解读,以期深化对这一创作潮流及其相关理论问题的理解和探讨。文章从认知、讲述、语体三个方面分析新写实小说的叙事话语范式,因此主体部分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论述新写实小说的认知范式。首先,新写实小说体现的是人的“俗化”,表现为小说中人物世俗欲望的张扬与价值理想的放逐。其次,新写实小说中“烦”与“网”相缠绕的非牧歌生活观以及现代理性生活观建立,这是对传统生活观的超越,成为中国小说形态的现代转换的关键。最后,新写实小说实现了从文化启蒙者、群体式话语、艺术真实向生活体验者、个人式话语、生活真实的文学转向。第二章主要论述新写实小说的讲述范式。新写实小说的讲述范式是以新写实作家们对人、生活、文学的认知范式作为根基和灵魂的。为了表现出人的俗化及其在生活中的卑微与无可奈何,故以“生活流”为讲述结构。其次,在非牧歌生活观和现代理性生活的影响下,日常性生活最大限度地成为文学的表现对象,因此,以感性的凸显、典型的消解、细节的拼贴等为表现手法的日常生活原生态的讲述,便成为新写实小说重新解读生活的方式。最后,通过叙述人称、叙述视角、叙述者三者的有机配合,形成了新写实小说所特有的客观叙述效果。第三章主要论述新写实小说的语体范式。新写实小说采取的是以包裹着生活的世俗化语言作为作品的“底色”,以此贴近生活、贴近读者。日常生活化语言展现生活的本真状态,客观化语言表明作者还原生活本真状态的叙述姿态,粗俗化语言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对凡俗生活的形象化表达。
【关键词】:新写实小说 人的俗化 非牧歌生活观 生活流 客观化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5
  • 1.新写实小说创作发展概述10-11
  • 2.本选题的研究动态11-13
  • 3.理论意义13-14
  • 4.研究方法14-15
  • 第一章 新写实小说的认知范式15-30
  • 第一节 人的凡俗化15-18
  • 一、世俗欲望的张扬16-17
  • 二、价值理想的放逐17-18
  • 第二节 生活观的超越18-22
  • 一、“烦”与“网”相缠绕的非牧歌生活观19-21
  • 二、现代理性生活观21-22
  • 第三节 文学的转向22-30
  • 一、文化启蒙者向生活体验者的转向23-25
  • 二、群体式话语向个人化话语的转向25-27
  • 三、艺术真实向生活真实的转向27-30
  • 第二章 新写实小说的讲述范式30-44
  • 第一节 生活流式的讲述30-33
  • 一、外在世界的如实再现31
  • 二、时空上的“流水态”展示31-32
  • 三、情节线索上的无逻辑性表达32-33
  • 第二节 日常生活的原生态叙事33-38
  • 一、感性的凸显34-35
  • 二、典型的消解35-37
  • 三、细节的拼贴37-38
  • 第三节 客观叙述38-44
  • 一、展现小人物个体生存的第三人称叙述38-40
  • 二、以人物为基点的限知讲述视角40-41
  • 三、中立、公正、冷静的叙述者41-44
  • 第三章 新写实小说的语体范式44-62
  • 第一节 日常生活化语言44-53
  • 一、极具生活气息的称谓语44-47
  • 二、流动的映画:声画结合的视觉语言47-50
  • 三、平实开篇语句的统摄性和辐射性50-53
  • 第二节 客观化语言53-57
  • 一、冷峻的叙述语言53-54
  • 二、客观化基调中的超然与幽默54-57
  • 第三节 语言的原生态和粗俗化现象57-62
  • 一、粗俗语词的效应57-59
  • 二、原汁原味的方言俚语59-60
  • 三、审丑式的语言60-62
  • 结语62-64
  • 参考文献64-6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6-67
  • 后记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艳玲;“新写实”小说主体论[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张斌;浅谈新写实小说的审美追求[J];潍坊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3 金仕霞;试论新写实小说的“新”[J];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4 刘晓南;新写实小说中有典型吗[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5 刘宜新;理论的陷阱──对“新写实”理论研究的反思[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6 姜智芹,范维山;论新写实小说的整合特征[J];山东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7 国杰;简析新写实小说的艺术特点[J];山东电大学报;2003年03期

8 所静;论新写实小说创作的误区[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张延松,王莉;新写实小说特征与性质浅论[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王永生;无奈人生的关注与忧思——新写实小说解读[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詹艾斌;;新写实小说的现代性书写二题[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王跃;;走向21世纪的四川新写实小说——兼论盆地中青年作家的文学创作眼光[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张小刚;王莹莹;;在“名”与“实”之间——重释《风景》兼及“新写实小说”的“起源性”问题[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2)[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利红;新写实小说的亲和力[N];文艺报;2008年

2 深圳特区报记者 钟润生;小说不应该一味地逃避现实玩“穿越”[N];深圳特区报;2013年

3 曾于里;《纠缠》:关于生活的“段落大意概括”[N];文学报;2013年

4 商子雍;面对心灵的娓娓诉说[N];西安日报;2002年

5 崔志远;文学应打起精神来[N];人民日报;2006年

6 曾军;现实性·学术性·独特性[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7 张友文;有一种感动叫温暖[N];人民公安报;2009年

8 陈小碧 杨位俭 王光东 上海大学文学院;当代文学六十年关键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张宏(文学博士);回到欲望 直面灵魂[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10 康斌;“从头说起”的文学访谈[N];工人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立平;新写实小说的文学价值[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2 陈小碧;回到“事物”本身[D];上海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雅奇;新写实小说的叙事话语范式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于沐阳;社会转型语境下世态民生的真实抒写——新写实小说论[D];延边大学;2004年

3 张莹;试论“新写实小说”的现实主义创作特色[D];山东大学;2005年

4 刘裴裴;后现代语境下的新写实小说[D];四川大学;2005年

5 赵e,

本文编号:7554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7554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6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