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钱基博的文体新命

发布时间:2017-09-13 22:07

  本文关键词:钱基博的文体新命


  更多相关文章: 钱基博 文学 文体 国性 古今之争


【摘要】:约百年前的“文白之争”深刻地改变了人们对文学的理解,以及汉语表述文学的方式。白话文运动一方面建构、扩张着自身的合法性,另一方面也遮蔽、挤压着文化保守阵营的自我表述方式。恢复这种“执拗的低音”的自我表述,对于我们返回历史生成的现场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这是为什么我们要重视钱基博的文学正名、钱基博的“文体新命”的原因。钱基博在艰难的“文体之争”的历史格局中承担了文体新命的历史任务,从传统文体学出发为文学正名、同时开出新命,以此维系斯文正脉,守护学术人心。更重要的是,他的“文体新命”深刻关联着一条隐蔽的“以国性救国势”的救国道路。这首先要求我们重构自身的诠释学框架。绪论部分借助保罗·利科的诠释学提供了一个具有历史反思力的框架。在“文白之争”的背后是“文体之争”的道路分歧:一条是白话阵营的,一条是文言阵营的。白话阵营的文体建构道路,是逐步将在本国文体学中至高的“文体”(文章体统)概念,置换为附属于现代“文学”(literature)概念下的文类(genre) 、风格(style)等概念,从而为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提供现代书面语体系。相比于白话阵营文体建构所指向普遍主义的政治认同,文言阵营的文体建构更加强调文明价值的政教认同。“文体之争”成为我们探究钱基博的背景铺垫。第一章探究了钱基博为文学正名的路径、依据和旨归。他超越了同时代的“文白之争”,返回到之前的“骈散之争”中接续了一个能够兼容骈文和古文的“文”的概念。他返回到“文”之原本的目的,是找到“文”的原理性依据,从而以“文”定义“文学”。有了这样的原理性、恒常性通变的依据,他就可以重新激活“文学”走向行动的方式:“文学的本质在美,其大用在感兴”。第二章详细地揭示了钱基博的“文体新命”的内在构成。正与前面以“文”定义“文学”的内在路径一致,钱基博的“文体新命”尽管具有新科学的色彩,但内里主要还是遵循旧途径。来自严复的内籀、外籀之术为钱基博启发了一条执古御今的时代性路径。具体而言,钱基博的文体四分法内在遵循的仍然是诗教文脉。在用今之术的方面具代表性的是钱基博在1920年编写的《酬世文范》《语体文范》,二编分别指向了文言框架内“贵俗”的调整和文言框架外的对语体文的收编;在执古之法的方面,钱基博的《模范文选》(1935年)和《国师文范》(1939年)导向了更深层的文法的普遍化和文体的实用化的学理建构。而最具“文体新命”意味的要数广为人知的《现代中国文学史》。这本书在史体上贯彻了观其会通的理念,也引发了新旧阵营的种种评价。但如果放在“文体新命”的视野上来看,我们应该尤为注意其中“昭其义”的层面。第三章在文体与国性之间建立了一种诠释学关联。这也就揭示了钱基博的“文体新命”具有更为开阔的历史意味。文体新命是“旧文明复活”的国学运动的一个构成部分。而钱基博所理解的国学运动是“国性之自觉”的运动,是一条重塑国性、文明演化的道路。这条保守学人的救国道路可以命名为“以国性救国势”。这条救国担纲的道路,是钱基博的“文体新命”的最终归属。至此,我们籀绎了钱基博的“文体新命”的内在理路。本文结语部分把钱基博的“文体新命”的内在理路归纳为“从文体之争到古今之争”,这为我们重新理解“文白之争”的历史生成现场提供了一种诠释的深度模式。论文也试图将钱基博的“文体新命”向当下重新敞开。
【关键词】:钱基博 文学 文体 国性 古今之争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6.6
【目录】:
  • 中文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绪论12-28
  • 第一节 文献综述13-17
  • 第二节 文体作为诠释关纽17-19
  • 第三节 文体之争的两条道路19-28
  • 一、白话阵营的文体建构19-24
  • 二、文言阵营的文体建构24-28
  • 第一章 文学正名28-43
  • 第一节 回到文白之争前的骈散之争29-33
  • 一、主张骈文正宗29-31
  • 二、取径桐城义法31
  • 三、建构“修辞之通法”31-33
  • 第二节 以“文”定义“文学”33-38
  • 一、“文”的原理性理解33-35
  • 二、定义“文学”35-38
  • 第三节 文学之大用38-43
  • 一、文学的本质在美,其大用在感兴39-40
  • 二、以贵“俗”对治“平民化”40-43
  • 第二章 文体新命的构成43-69
  • 第一节 新科学与旧途径43-50
  • 一、来自严复的内籀、外籀之术43-46
  • 二、研究文章的“科学”方法论及其隐蔽的滑移46-48
  • 三、在新科学和旧途径之间的四分法48-50
  • 第二节 用今之术50-53
  • 一、文言框架内的贵俗旨向50-51
  • 二、将语体文纳入文章体裁51-53
  • 第三节 执古之法53-57
  • 一、从古文籀出的文法建构53-56
  • 二、实用化的文体辨析56-57
  • 第四节 观其会通的史体新命57-69
  • 一、新文学阵营的批评58-59
  • 二、保守阵营的评价59-62
  • 三、《现代中国文学史》的新命62-69
  • 第三章 文体与国性69-79
  • 第一节 文体新命作为国学运动69-74
  • 一、什么是真正的“新”?69-71
  • 二、怎样理解国学运动?71-74
  • 第二节 “以国性救国势”的道路74-79
  • 一、保守学人的救国道路75-77
  • 二、父师之道的担纲德性77-79
  • 结语:从文体之争到古今之争79-81
  • 参考文献81-85
  • 致谢85-8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87-88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8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勇前;;“人师”钱基博[J];对联(民间对联故事);2008年09期

2 王玉德;;钱基博生平与学术成就[J];儒藏论坛;2009年02期

3 钱建中;钱基博方志翰墨拾零[J];江苏地方志;2003年02期

4 钱之俊;;历史漩涡中的钱基博[J];同舟共进;2013年03期

5 孙振田;;钱基博于无锡国专的几则教育资料[J];江苏地方志;2011年03期

6 魏泉;;钱基博与文学史的转型[J];中国图书评论;2012年12期

7 魏泉;;从钱基博的“集部之学”到文学史[J];读书;2013年05期

8 卫华;;无私的奉献——钱基博致沈维钧札[J];收藏界;2002年05期

9 刘瑞;;民国学者之决胜百年以后——读钱基博《经学论稿》[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10 吴忠匡;;吾师钱基博先生传略[J];中国文化;1991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华中师大历史文化学院 王玉德;不要忘了钱基博[N];光明日报;2008年

2 刘桂秋;《钱基博集》:括存一代国学大家著述之鸿编[N];中华读书报;2013年

3 吴继平 刘中兴;钱基博:治学育人的楷模[N];光明日报;2003年

4 刘桂秋;钱基博与朱自清[N];中华读书报;2014年

5 记者 陈菁霞;《钱基博集》前三辑14册已出齐[N];中华读书报;2013年

6 张炳剑;钱基博美恶不掩论韩愈[N];南方日报;2013年

7 张立国;重新进入文明之门[N];北京日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云昊;钱基博的文体新命[D];山东大学;2016年

2 陈丽柯;钱基博的国学教育思想及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3 赵然冉;钱基博国文教育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文小成;钱基博经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461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8461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5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