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沈宋古体歌行诗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4 00:36

  本文关键词:沈宋古体歌行诗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沈Oz期 宋之问 古体歌行诗


【摘要】:沈Oz期、宋之问是初唐时期宫廷文人中的领袖,因为相似的风格体貌被世人并称为“沈宋”。沈、宋二人在武后时期的政治地位显达,也是当时重要的文学宠臣,就其诗歌创作而言,存有大量的律体诗,这些作品雕琢藻饰、属对精工,对诗歌的律化具有推动的作用。但是,他们还存有八十余首古体歌行诗,这些作品的创作贯穿了他们的一生。随着他们人生道路的急转,贬谪之后,他们的古体歌行诗呈现出了新的变化,视野开拓,诗境提升,在一些作品中还体现出不同于宫廷应制文学的真挚情感,显现出独特的风格特征。在题材方面,沈、宋的古体歌行诗中呈现出题材的多样化,并对一些题材进行了开拓与创新,让古体歌行诗容纳更多思想内容。在情感方面,他们古体歌行诗中一些作品情韵动人,古体歌行的诗体让诗人的情感得到更自由的抒发,尤其是贬谪之后的作品,充盈着浓烈而复杂的情感,从中可以窥见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心理活动。在诗境方面,沈、宋古体歌行诗更加注重外物与内心的契合,触物起情,缘景而发,将物象转换为诗歌中的审美意象,构建出清丽的诗境。沈、宋的古体歌行诗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的转折意义,为盛唐诗歌高潮的到来做出了重要的铺垫。
【关键词】:沈Oz期 宋之问 古体歌行诗
【学位授予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2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1章 引言7-10
  • 第2章 沈宋人生与“沈宋体”内涵10-22
  • 2.1 沈宋的生平遭际10-13
  • 2.1.1 风光得意的文臣词客11-12
  • 2.1.2 颠沛流离的罪臣逐客12-13
  • 2.1.3 失意收场的三朝旧臣13
  • 2.2 人生际遇与诗体选择13-19
  • 2.2.1 在朝为官时期:应制酬唱多用近体14-16
  • 2.2.2 流贬岭南时期:古体歌行渐被重视16-19
  • 2.3 历代研究中被遮蔽的古体歌行诗19-22
  • 第3章 沈宋古体歌行诗的创作特点22-41
  • 3.1 沈宋古体歌行诗的题材类别22-28
  • 3.1.1 应制奉和诗22-23
  • 3.1.2 山水田园诗23-25
  • 3.1.3 政治述怀诗25-26
  • 3.1.4 酬友赠别诗26-28
  • 3.1.5 咏物诗28
  • 3.2 沈宋古体歌行诗的情感内蕴28-35
  • 3.2.1 失魂落魄的凄惶之情29-30
  • 3.2.2 去国怀乡的伤感之情30-31
  • 3.2.3 负冤含屈的怨愤之情31-32
  • 3.2.4 追忆往昔的怀旧之情32-33
  • 3.2.5 远避世俗的方外之情33-35
  • 3.3 沈宋古体歌行诗中的意象组合35-41
  • 3.3.1 自然意象组合36-37
  • 3.3.2 时空意象组合37-39
  • 3.3.3 仙境意象组合39
  • 3.3.4 闺阁意象组合39-41
  • 第4章 沈宋古体歌行诗的文学史意义41-54
  • 4.1 五言古诗由重“兴寄”到重“兴象”的转换41-47
  • 4.1.1 五言古诗“尚六义”的传统41-43
  • 4.1.2“沈、宋之不存寄兴”43-44
  • 4.1.3 从“兴寄”到“兴象”44-47
  • 4.2 歌行体诗由“四杰”到盛唐的转换47-54
  • 4.2.1 体制上从铺张扬厉转换为凝练整饬47-49
  • 4.2.2 内容上由讽喻慨叹转换为体物写志49-51
  • 4.2.3 语言上由富丽华美转换为清朴自然51-54
  • 第5章 结论54-55
  • 参考文献55-57
  • 致谢57-58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8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翠红;李建华;;论江总的散文创作[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2 杨合林;;五、七言诗体与汉乐府之关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徐礼节;;论张王乐府寓“变”于“复”的艺术追求[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叶文举;;西汉《安世房中歌》与《郊祀歌》之比较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5 闫文静;;“诗为乐体,声为乐心”——试论《文心雕龙·乐府》篇[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6 李海兵;;浅析鲍照乐府诗的艺术形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7 张圆;;论傅玄妇女诗的时代成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2期

8 张晓强;;《诗品》雅俗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9 郭雯;;汉魏六朝乐府三言句功能浅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3期

10 党薇薇;;汉代四言诗对《诗经》四言诗的继承与发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荣有;柯曙光;;汉画中的钟鼓乐悬综考[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赵明正;;论汉乐府的贵族趣味和娱乐性[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朱秀敏;建安散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华;汉魏六朝宴饮文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杨满仁;智识与情感:沈约的思想世界[D];复旦大学;2011年

7 王小燕;中古诗歌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安朝辉;汉晋北地傅氏家族与文学[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彭飞;隋唐东北边塞诗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王欣;中古文学场域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成朝晖;“国风”与南北朝民歌中民间爱情诗的比较[D];湘潭大学;2010年

3 王明全;鲍参军诗歌创获论[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宋海燕;薛道衡诗文笺注与考论[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振认;荆轲形象论[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王洪军;陆机诗歌情感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红岩;孤蓬自振惊沙坐飞[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美迪;庾信后期心态与诗赋创作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鹏;齐梁诗风嬗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10 干艳娟;宫体诗创作题材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468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8468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a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