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1930年代乡土小说的诗化倾向

发布时间:2017-09-14 16:23

  本文关键词:1930年代乡土小说的诗化倾向


  更多相关文章: 1930年代 乡土小说 诗化


【摘要】:“乡土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一脉,从五四到当代始终绵延不绝。中国的乡土小说始于“五四”时期,在20年代形成第一个高潮,1930年代的乡土小说依然延续着自身独特的乡土体验和人文关怀,但在创作上呈现出诗化倾向和诗性特征,不仅展现出迥异于20年代的乡土小说的崭新面貌,同时又为此后的乡土小说创作开创了一个新的天地。现代小说的诗化传统一方面继承了源远流长的中国古典文学抒情传统,另一方面又受到了“五四”时期大量涌入的西方文艺思潮的影响,是中西方文化碰撞交融的结果。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1930年代的乡土小说作家们感受到民族传统文化遭受西方现代文明侵袭的危机。在对城市现代化的焦虑之下,于文学创作中回归乡土和自然以重构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成为他们的必然选择,这种文化动力是1930年代乡土小说诗化倾向形成的根本原因。尽管废名、沈从文、师陀、萧红等不同的作家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和审美取向,其作品的主题内容和艺术风格也呈现出不同的态势,但它们在存在形态上则表现出了共同的特点,在思想内容和文体上的探索和创造使得1930年代的乡土小说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意义。论文以1930年代具有诗化倾向的乡土小说为研究对象,分为五章进行论述:第一章主要论述现代小说诗化传统和诗化倾向的张扬,对诗化小说的定义和相关理论进行阐述,追溯现代小说诗化倾向的根源,即对中国古典文学抒情传统的继承以及对西方文学思潮的吸收,分析现代小说诗化的理论衍变以及乡土小说作家诗化追求的历史演进。第二章主要探讨1930年代乡土小说诗化倾向生成的条件,从外在的现实语境和内在的主体选择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促使了社会语境和文学审美的转向;另一方面作家们对现代化的焦虑以及回归本土经验的渴望形成了他们对乡土世界整体性的审美观照;再加上作家的操作技巧以及个人性格气质的影响,乡土小说在这种独特的背景条件下呈现出多样化的创作局面。第三章分析1930年代诗化乡土小说展现的心灵图景:抒写“田园牧歌”主题,建构“乌托邦”式的理想乡土世界;描写农村自然经济的崩溃和衰败景象,乡村苦难的叙述使作品呈现出“记忆挽歌”的形态;在人物塑造上则以理想化的手法挖掘乡村人的心灵之美,在“乡土”和“诗性”的碰撞中发现平凡生活中的诗意和美感。第四章分析1930年代的诗化乡土小说的文体特征,主要表现为淡化故事情节造成的断片结构、以象征手法营造意境和情调,以及主观心理介入形成的抒情笔调三个方面。文体上的创新是作家们自觉进行艺术创造的结果,正是这种极大的艺术表现力使1930年代的乡土小说展现出与众不同的诗意特征。第五章对1930年代乡土小说诗化倾向的价值和局限进行探讨。1930年代的诗化乡土小说作品拓展了现代小说的表现领域,提升了现代小说的内涵,以另类的方式建构了乡土中国的文学形态,但对诗意的过分追求也导致了作品存在着过度美化、遮蔽现实的问题。同时,1930年代的诗化乡土小说展现了巨大的艺术创造力,不仅丰富了读者的审美经验,而且体现出审美现代性的内在精神,但这种艺术上的超前也导致了其作品难以被普通读者所理解,带来文学理想的寂寞。1930年乡土小说的诗化倾向产生于外在文化背景和内在主观动因的双重作用下,是乡土小说作家们面对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动,为内忧外患下走向没落的古老中国所唱的一曲挽歌。尽管1930年代的诗化乡土小说存在着边缘性的尴尬,但它为中国现代小说以及当代文学的繁荣发展做出的贡献却是有目共睹的。它不仅是现代文学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而且对当代乡土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批在其浸润下的作家作品登上文坛,为当代小说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在众多作家和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下,乡土诗化小说的清流汩汩流淌,最终汇入了现代文学的大河。
【关键词】:1930年代 乡土小说 诗化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绪论11-15
  • 0.1 1930年代乡土小说诗化的典型性11-12
  • 0.2 研究现状12-13
  • 0.3 研究方法和意义13-15
  • 1 现代小说的诗化传统和诗化倾向的张扬15-24
  • 1.1 诗化小说的定义15-17
  • 1.2 现代小说诗化倾向的溯源17-21
  • 1.2.1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典文学抒情传统18-19
  • 1.2.2 奔涌而入的西方文艺理论思潮19-21
  • 1.3 现代小说诗化追求的历史演进21-24
  • 2 1930年代乡土小说诗化倾向生成的现实语境和主体选择24-36
  • 2.1 “一切皆变了,一切皆不同了”24-28
  • 2.1.1 社会语境:动荡时代下文学的“内隐”24-26
  • 2.1.2 文坛风貌:文学功能和审美的转变26-28
  • 2.2 “在都市住上十年,我还是个乡下人”28-36
  • 2.2.1 文化动力:回归本土的渴望28-30
  • 2.2.2 审美距离:城市流浪者的回眸30-32
  • 2.2.3 操作技巧:中西合璧的手法32-33
  • 2.2.4 作家气质:都市里的“乡下人”33-36
  • 3 1930年代乡土小说诗化倾向的心灵图景36-43
  • 3.1 精神还乡焦虑中的“乌托邦”式想象36-38
  • 3.2 自然经济衰落下的“记忆挽歌”38-41
  • 3.3 理想化之“乡土”与“诗性”的碰撞41-43
  • 4 1930年代乡土小说诗化倾向的艺术运筹43-50
  • 4.1 断片结构:故事情节的淡化43-45
  • 4.2 象征手法:意境情调的渲染45-47
  • 4.3 抒情笔调:主观心理的介入47-50
  • 5 1930年代乡土小说诗化倾向的审美价值和局限50-56
  • 5.1 乡土中国的另类书写和过度言说50-52
  • 5.2 审美现代性的内在精神和文学理想的寂寞52-56
  • 结束语56-58
  • 参考文献58-61
  • 致谢61-6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彦君;中国现代乡土小说悲剧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2 康长福;百年沧桑与文学记忆——简述20世纪中国乡土小说流变[J];德州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周玉英;简论二十年代的中国乡土小说[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柯源;深层次的比较:可能与实践——评《中国大陆与台湾乡土小说比较史论》[J];江海学刊;2002年06期

5 朱庆华;;浙籍作家与“五四”乡土小说[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6 赵学勇;全球化时代的西部乡土小说[J];唐都学刊;2003年01期

7 康长福;;历史的遗憾与未来的希冀——世纪之交乡土小说创作的回眸与前瞻[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8 康长福;世纪末的温情暖意——90年代乡土小说的情感指认[J];当代文坛;2004年01期

9 李兴阳;西部民俗风情与乡土小说的文体特征——西部20世纪80年代乡土小说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陈晓涛,方霞;试论“乡土小说”向“农村小说”的转换[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许爱珠;;永远的诱惑——20世纪中国抒情乡土小说的历史考察[A];中国小说研究[C];2003年

2 李素梅;;城市化进程背景下新世纪乡土小说的主题表现形态[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6卷[C];2006年

3 丁帆;;中国乡土小说创作审美观念的蜕变[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仲明;乡土小说理论的开拓与创新[N];文学报;2007年

2 赵学勇 刘颖;九十年代的西北乡土小说[N];光明日报;2002年

3 罗关德;20世纪中国乡土小说的两个时空坐标[N];文艺报;2005年

4 张懿红;当代乡土小说考察报告:四个主题性想象[N];中国艺术报;2006年

5 赵雷;“四川乡土小说的现状与缺失”研讨会举行[N];文艺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郭庆权;乡土小说创作的一种突破[N];锦州日报;2008年

7 王莹;乡土小说《土窑》展现新农村巨变[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8 记者 易飞;荒湖新乡土小说研讨会举行[N];湖北日报;2010年

9 李兴阳;新世纪乡土小说折射时代焦虑[N];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著名作家 红柯;离开乡土始有乡土小说 离开母语始有方言写作[N];中国艺术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赵丽妍;新世纪乡土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韩玉洁;作家生态位与20世纪中国乡土小说的生态意识[D];苏州大学;2009年

3 孙高娃;科尔沁当代乡土小说文化内涵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赵允芳;90年代以来新乡土小说的流变[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瑞英;地域文化与现代乡土小说生命主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魏家文;民族国家意识与现代乡土小说[D];武汉大学;2005年

7 轩红芹;向城求生[D];浙江大学;2006年

8 王晓恒;五四乡土小说与八十年代寻根文学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罡;论多元选择中的90年代乡土小说[D];郑州大学;2001年

2 杨丽;论五四乡土小说的死亡叙事[D];山西大学;2007年

3 徐权;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乡土小说作家的身份认同[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高倩男;论近三十年中国乡土小说的两次转型(1980-2013)[D];渤海大学;2013年

5 孙阳;现代乡土小说主题演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6 王威;作家身份与五四乡土小说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7 殷名伟;家族、乡土与记忆—被遗忘的祠堂[D];西南大学;2015年

8 姚凯;传承与新变[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9 韩蜜蜜;90年代以来河南乡土小说的还乡书写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10 祁志龙;1990年代以来南阳乡土小说叙事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510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8510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4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