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叶嘉莹文学阐释活动中的角色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6 15:03

  本文关键词:叶嘉莹文学阐释活动中的角色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叶嘉莹 古典诗词 阐释者 角色


【摘要】:叶嘉莹作为享誉中外的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专家,凭借自己对古典诗词的深刻体悟,运用中西文论,对中国古典诗词做出了精微细致的诠释,其诗词阐释者的形象也逐渐深入人心。本文将叶嘉莹文学活动中的阐释角色作为研究对象,从叶嘉莹本人的著作和对其的相关研究出发,对叶嘉莹文学活动中的阐释角色进行研究。全文包括绪论、主体三章、结语,共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叶嘉莹的学术和教学生涯,有关叶嘉莹的研究现状及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一章重点论述叶嘉莹诗词阐释者角色的形成。叶嘉莹诗词阐释者角色的形成受两个方面的共同影响:一是其早年接受的传统儒家教育的影响;二是其阐释学说背后的文学理念,既受到王国维学说的影响,又批判性地借鉴西方文论。第二章重点论述叶嘉莹诗词阐释者角色的诠释方式。作为古典诗词阐释者,叶嘉莹对诗词的阐释方式是独树一帜的。其阐释方式分为三个阶段:早期的诗词阐释方式是以感发为主的纯主观说诗方式;而后,其阐释方式发生由主观到客观的转变;最后形成一家之言,建立“兴发感动”说、“双重性别”说、“弱德之美”说等诗词批判理论。第三章是论述叶嘉莹作为诗词阐释者的意义。叶嘉莹的诗词阐释,丰富了既有的文学理论,并使中西文论得以相互交融;其阐释对诗词经典化也具推动作用,如叶嘉莹对李商隐诗的经典化推动和对王沂孙词的经典化推动等;叶嘉莹作为诗词阐释者,她对古典诗词的不同读者发挥着不同作用。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叶嘉莹通过以“兴发感动”说为主的说诗方式,把或深奥或晦涩的古典诗词文本,转化为浅显易懂的解说,充当着他们的“文学保姆”。对于专业读者和研究者来说,叶嘉莹在古典诗词的阐释活动中对西方文论的借鉴与运用,为他们提供了极富启发意义的范例。
【关键词】:叶嘉莹 古典诗词 阐释者 角色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理工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7
  • 第一节 叶嘉莹的学术和教学生涯9-11
  • 第二节 全球背景下叶嘉莹的研究现状11-14
  •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14-17
  • 第一章 叶嘉莹诗词阐释者角色的形成17-24
  • 第一节 “难忘诗骚屈杜魂”17-21
  • 一、早年儒家传统教育的影响17-19
  • 二、生生不已的诗歌感发之源19-20
  • 三、古典诗词的传承之心20-21
  • 第二节 阐释者角色背后的文学理念21-24
  • 一、王国维学说影响下的叶嘉莹21-22
  • 二、西方文论批判性的植入22-24
  • 第二章 叶嘉莹的诗词诠释方式24-36
  • 第一节 早期的阐释方式:以感发为主的纯主观说诗方式24-27
  • 一、早期阐释方式的具体表现24-25
  • 二、早期诗词阐释方式形成的原因25-26
  • 三、对叶嘉莹早期阐释方式的评价26-27
  • 第二节 阐释方式的转变:由主观到客观27-30
  • 一、阐释方式转变的表现27-29
  • 二、阐释方式转变背后的原因29-30
  • 第三节 由“拿来”到“送去”:终成一家之言30-36
  • 一、“兴发感动”说30-32
  • 二、“双重性别”说32-33
  • 三、“弱德之美”说33-36
  • 第三章 叶嘉莹作为诗词阐释者的意义36-46
  • 第一节 叶嘉莹对文学理论的贡献36-38
  • 一、丰富既有的文学理论36-37
  • 二、中西文论的相互交融37-38
  • 第二节 叶嘉莹对诗词经典化的推动38-42
  • 一、叶嘉莹对李商隐诗歌的经典化推动38-40
  • 二、叶嘉莹对王沂孙词的经典化推动40-42
  • 第三节 叶嘉莹对古典诗词读者的两种作用42-46
  • 一、一般大众的“文学保姆”42-44
  • 二、为专业学者提供新的视角44-46
  • 结语46-48
  • 参考文献48-5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51-52
  • 致谢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夏中义;叶嘉莹“基准”说与王国维“境界”说[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2 王磊,钟锦;哲学视域中的叶嘉莹词学[J];兰州学刊;2004年05期

3 王晓岗;;中国古典文论的更生之变——论叶嘉莹先生的中西比较诗学[J];求索;2008年11期

4 李微霞;;叶嘉莹词学理论之独特性[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5 侯金萍;;叶嘉莹中西比较研究特色——论叶嘉莹《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6 徐志啸;;叶嘉莹中西文学比较之实例举隅[J];中国文学研究(辑刊);2007年03期

7 张晓梅;;叶嘉莹诗词批评及诗学研究述评[J];文学评论;2007年06期

8 徐志啸;;中西诗论之比较——叶嘉莹中西诗学研究之阐释[J];职大学报;2007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巧云;跨文化视野中的叶嘉莹诗学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8637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8637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3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