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界革命到南社:新古体诗的蜕生
本文关键词:从诗界革命到南社:新古体诗的蜕生
【摘要】:在白话文学占据绝对主流地位的现代,古体诗仍然拥有为数不少的作者与读者,这种诗体或被称为"旧体诗",我们姑且称之为"新古体诗"。它是在文学转型过程中逐渐从古典诗歌中蜕生出来的既异于白话诗,也不同于古体诗的新诗体。诗界革命之"新学诗"、"新派诗"、"新体诗"分别从传统学术层面、表现事物与语言层面、审美层面对古典诗歌进行解构;而南社诗歌则是古体诗歌转型过程中的又一次调整,其表现为有选择地整合传统与西学,确立诗歌的现实针对性与功利性,使古体诗在古雅表象下实现气质上的平民化。民国以后随着新学制的确立与普及,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死文学"的恶谥,使古体诗处境维艰,但经过文人学者、政要、以及其他古体诗爱好者的坚持,古体诗蜕生为一种新诗体。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关键词】: 诗界革命 新学诗 南社 新古体诗
【分类号】:I207.2
【正文快照】: 白话文学占据绝对主流地位的现代社会,诗坛上仍然活跃着古体诗(1),这种诗体往往被称为“旧体诗”。所谓“旧”,是相对于新诗而言。在维新变法运动中,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诗歌革新派“以为诗之境界,被千余年来鹦鹉名士占尽矣”,诗属于“旧学”的组成部分。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新”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建华;;晚清“诗界革命”盛衰史实考[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87年03期
2 郭廷礼;“诗界革命”的起点、发展及其评价[J];文史哲;2000年02期
3 马春林;略论晚清“诗界革命”的意义和局限[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4 张应斌;嘉应诗人与诗界革命(上)[J];嘉应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5 张应斌;嘉应诗人与诗界革命(下)[J];嘉应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6 姜桂华;梁启超“诗界革命”论新解[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7 王元中;诗界革命与五四新诗运动[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8 赵萍;诗界革命[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郭长海;高旭诗风的转变和诗界革命的衰微[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包礼祥;;“诗界革命”理论之变异及其原因[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杜书瀛;;梁启超:中国现代文艺学的起点[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2 陆克寒;;瞿秋白“文化革命”论的意识渊源与思想内涵[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四辑)[C];2010年
3 彭金山;;行进中的寻找和失落[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胡峰;诗界革命:中国现代新诗的发生[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站军;游移在激进与保守之间[D];上海大学;2007年
3 杨波;晚清旅西记述研究(1840-1911)[D];河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赵岩;论梁启超“诗界革命”[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裴冉冉;诗界革命旗帜下的康有为海外诗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3 张丽;柳亚子与诗界革命[D];河南大学;2013年
4 付建军;诗界的潮音[D];河南大学;2012年
5 刘洁莹;蒋智由诗歌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张慎;从晚清到五四[D];兰州大学;2008年
7 张慧;世纪之交的深远回响[D];南昌大学;2010年
8 周成强;诗人金天翮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9 胥明义;晚清欧美游记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8931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893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