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史记》战国四公子的形象特点与人物塑造艺术

发布时间:2017-09-22 02:06

  本文关键词:《史记》战国四公子的形象特点与人物塑造艺术


  更多相关文章: 司马迁 人格 四公子 门客


【摘要】:《史记》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司马迁忍辱负重,穷尽毕生所学,留给后人的一笔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史记》向前一直溯至炎黄,而后直至汉武帝,全书共一百三十篇,为后世塑造了成百上千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包括战国四公子在内的群像是这些人物形象中重要的一部分。司马迁综合运用多种手法为我们塑造了孟尝、平原、信陵、春申四位性格鲜明生动的贵公子形象。本文就着重通过司马迁在《史记》中对“战国四公子”人物群像的塑造,来探究作者的人物塑造艺术,以及隐藏于高超的人物塑造艺术之后,却依然散发着熠熠光辉的司马迁本身的伟大人格与人生价值取向。本文立足于司马迁传记人物择取标准与原则,对战国四公子人物性格特点及历史贡献、战国四公子所处的特殊历史时代的特点、四公子的人格特点,及司马迁高超的人物性格塑造艺术等内容进行了分析和论述。文章主体内容包括:第一,司马迁立传人物的择取原则与标准。第二,战国四公子的人物共同点与个性。第三,司马迁自身的人格特点及对四公子的品评。第四,司马迁的战国四公子人物塑造艺术。
【关键词】:司马迁 人格 四公子 门客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5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8
  • 一、司马迁何以择取四公子入书8-12
  • (一) 四君子扶义倜傥,立功名于天下,符合司马迁的选材标准8-10
  • (二) 四君子的行为是当时社会风气的集中体现10-12
  • 二、战国四公子的形象特点12-22
  • (一) 战国四公子形象之共同点12-15
  • 1. 皇亲国戚,出身高贵12-13
  • 2. 喜好养士,食客数千13-14
  • 3. 官至卿相,举足轻重14-15
  • (二) 战国四公子形象之个性15-22
  • 1. 孟尝君15-16
  • 2. 平原君16-18
  • 3. 信陵君18-20
  • 4. 春申君20-22
  • 三、太史公的人格特点与对四公子的品评22-35
  • (一) 太史公的人格特点22-27
  • 1. 生平经历与后天遭遇影响下的太史公人格特点22-24
  • 2. 太史公的德、识、学24-27
  • (二) 太史公独特价值取向下的四公子品评27-35
  • 1. 家国大义27-30
  • 2. 重士爱才30-33
  • 3. 立名于后33-35
  • 四、司马迁四公子列传的形象塑造艺术35-40
  • (一) 主旨明晰,选材典型35-36
  • (二) 互见写人,生动具体36-38
  • (三) 手法灵活,形象丰满38
  • (四) 天马行空,联想活跃38-40
  • 结语40-41
  • 参考文献41-43
  • 致谢43-4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英姿;;战国四公子形象的分析比较[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S1期

2 姚雨;;《史记》中“战国四公子”形象略论[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王传武;;战国四公子的士人风范[J];文艺评论;2013年10期

4 张超;;从《史记·战国四公子》看司马迁塑造人物的方法[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年05期

5 沈秋;;战国四公子的人格特征[J];大众心理学;2008年02期

6 王静;张静;;论《史记》对战国四公子人物形象的塑造[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05期

7 曹运柱;;论《史记》中战国四公子人物形象[J];作家;2008年14期

8 刘琳霞;;爱你就是需要你[J];生活与健康;2007年01期

9 沈刚;;秦代养客之风新论[J];秦文化论丛;2004年00期

10 郑慧生;“公子”考[J];史学月刊;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沈刚;;秦代养客之风新论[A];秦文化论丛(第十一辑)[C];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晋;战国四公子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6年

2 刘承礼;《史记》战国四公子的形象特点与人物塑造艺术[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8981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8981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b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