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词的叙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2 10:27
本文关键词:清真词的叙事研究
【摘要】:词多成之于情绪,得之于感发,读清真词,却独有故事蕴藉其中。清真作词,叙事性十分显著,叙事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词的抒情本质。本文立足于现有的研究成果,着眼于清真词研究的空白之处,从中国传统的叙事学研究成果出发,结合西方叙事学研究理论,加以创新。根据不同的研究内容,本文分为以下三章:绪论部分对研究缘起、文献综述、研究意义做了简要的分析。第一章分析北宋词叙事的整体环境与叙事共性。北宋作为叙事词发展的一个重要坐标,词与生俱来的叙事因素在北宋世情的影响下不断发酵,使得北宋词开始具有了晚唐五代词不具备的一些叙事特征,例如在叙事结构上表现为另立题目和词序。说明在整体环境的影响下,北宋词在叙事标志和叙事方式上有其共性,而清真词在这种共性影响下,有着独特的叙事价值。第二章分析了清真词的叙事技法。包括叙事场景、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叙事的词事关系等几个方面。从叙事场景上来说,周邦彦的道教情结,使得清真词的叙事场景既有实境,又有虚境。不同的叙事场景如同戏剧的画幕,是故事的背景色。从叙事结构上来说,清真词叙事结构多样。从叙事时间上来说,具有多变的时间,叙事详略得当,正所谓“有话则短,无话则长”。从叙事视角来说,清真叙事往往结合了内部视角与外部视角。接下来,进一步研究清真词“词与事”的关系。根据事件在词中的位置,分为事在词前、事在词中、事在词外。总之,清真词的叙事有很强的艺术性,在技法上是对前期词人的一种超越。第三章分析清真词在各种叙事题材上的特点与清真叙事词在北宋的影响。传统的叙事词通常的叙事题材有:叙恋情之事、叙经历之事、叙世情之事、叙物华兴衰之事。周邦彦在不同题材的叙事作品中采用了不同的叙事方法,使常见题材旧事换新颜。在恋情叙事中,词人增加了情节的曲折性;在羁旅行役叙事上,删去了建功立业的功利性,保持了情感的纯粹;在历史与现实为题材的叙事中,增加了时空之感;在物华兴衰中,周邦彦在咏物的同时,增加了主体的介入,使得物华之事即是人生之事,自我之感。清真词处在词作繁多的北宋时期,不仅在创作上受到了良好的环境熏陶,也使自身词作也有了良好的流传条件。另外,清真叙事词结北开南,对南宋词人有着深厚的影响。本文对这一影响作简要分析,从而更好地定位清真叙事词的地位与价值。
【关键词】:北宋词 周邦彦 叙事 叙事技法 叙事题材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2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12
- 1.北宋词叙事的整体环境与叙事共性12-19
- 1.1 整体环境:雅俗结合的北宋词坛12-14
- 1.2 叙事标志:词题和词序14-16
- 1.3 叙事方式:颇具特色的“北宋词法”16-18
- 1.4 叙事价值:词具史笔18-19
- 2.清真词的叙事技法分析19-43
- 2.1 多样的叙事布景19-23
- 2.1.1 现实场景19-21
- 2.1.2 梦幻回忆场景21-22
- 2.1.3 仙境场景22-23
- 2.2 巧妙的叙事结构23-28
- 2.2.1 双轨式的叙事结构23-25
- 2.2.2 直线型的“历时”叙事25-27
- 2.2.3 循环型的叙事结构27-28
- 2.3 跳跃的叙事时间28-35
- 2.3.1 清真叙事词的时间意识29-30
- 2.3.2 清真叙事词的时间转换30-31
- 2.3.3 清真叙事词中的时间流速31-33
- 2.3.4 清真叙事词中的时间刻度33-35
- 2.4 独特的叙事视角35-38
- 2.4.1 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35-37
- 2.4.2 视角的焦点问题37-38
- 2.5 清真词叙事的事件展现方式38-43
- 2.5.1 通过词题词序展现的事件——事在词前38-39
- 2.5.2 在文本内容中体现事件——事在词中39-40
- 2.5.3 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之音40-43
- 3.清真词叙事题材与叙事影响43-55
- 3.1 清真叙事词的题材特点43-51
- 3.1.1 叙艳情之事——故事情节上的突破43-46
- 3.1.2 叙经历之事——叙事的非功利性46-48
- 3.1.3 叙世情之事——事隐于词中,,发于情外48-49
- 3.1.4 叙物华之事——荣华兴衰皆是身世49-51
- 3.2 清真词叙事的影响51-55
- 结语55-57
- 参考文献57-60
- 致谢60-61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世忠;段琼慧;;党争视域下的周邦彦及其词之政治抒情[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孙聚成;;周邦彦 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J];中华儿女;2013年14期
3 王建设,田维瑞;谈周邦彦的词[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田全金,时东明;李清照与周邦彦:一个话题[J];泰安师专学报;2002年05期
5 孙虹;周邦彦年青时期荆州、长安词考补正[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陈丽君,马成生;“凡论人,当观其趋向之大体”——关于词人周邦彦的评论[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薛瑞生;周邦彦并未“流落十年”考辨[J];文学遗产;2005年03期
8 刘季;;论周邦彦的小令创作[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马莎;;周邦彦献诗蔡京辨正[J];学术研究;2007年05期
10 曹章庆;;悬想和追忆——周邦彦恋情词表达方式探微[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蔡义江;宋词的特色[N];人民政协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梦s
本文编号:9002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900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