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戏曲作品的人物行动线研究
本文关键词:当代戏曲作品的人物行动线研究
【摘要】:当代戏曲作品与我们传统的古典戏曲、地方戏有很多不同,这表现在戏剧理念及时代主题等方面,也体现在剧本创作的编剧技巧中。翻看当代戏曲作品,我们会发现最明显的不同体现在当代戏曲作品丰富而深刻的人物性格塑造,以及紧凑曲折的戏剧情节构建这两方面。宏观上看,这是西方的、现代的戏剧理论对我们本土戏曲的作用与影响。然而具体到戏曲作品时,则是由于剧作者开始研究、运用戏曲人物行动线构建剧本的结果。本文通过阐释戏曲人物行动线的理论内涵,探讨分析了人物行动线的特点。本文以当代的经典戏曲作品为范本,从揭示戏曲本质、塑造人物、构建情节等方面对戏曲人物行动线进行分类分析研究,目的是使我们能够充分认识戏曲人物行动线,能够利用人物行动线的规律和特点分析解读剧本。本文还从编剧技巧方面对如何构建人物行动线展开讨论,以期为优秀戏曲剧本的创作提供思路,为更多戏曲作品搬上舞台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戏曲 人物行动线 理论内涵 作用 构建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戏剧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3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6
- 绪论6-11
- 一、研究现状6-8
-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8-11
- 第一章 人物行动线的理论内涵11-17
- 一、人物行动与人物行动线11-13
- 二、人物行动线的特点13-17
- 第二章 人物行动线的作用17-34
- 一、戏曲人物行动线揭示戏剧本质18-30
- (一)戏曲人物行动线反映情节的戏剧性整一原则19-21
- (二) 戏曲人物行动线反映史诗原则与抒情诗原则的相互否定统一原则21-24
- (三) 人物行动线反映了情境中的人的生命的动态过程。24-26
- (四)人物行动线对于“观众说”和“激变说”的反映26-30
- 二、人物行动线作用于人物塑造30-33
- (一)人物行动线作用于人物性格塑造31-32
- (二)人物行动线揭示人物内心活动32-33
- 三、人物行动线作用于情节33-34
- 第三章 人物行动线的构建34-38
- 一、注重行动的独特性34-35
- 二、挖掘人物行动之间的关联性35-36
- 三、利用情节的起承转合铺排人物行动线36-37
- 四、不同人物的行动线的相互交织37-38
- 结语38-40
- 参考文献40-41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41-42
- 致谢42-43
- 附件43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冬茵;;电视剧文本中的困境架构[J];当代传播;2009年03期
2 李冬茵;王素珍;;戏剧艺术精品转化为艺术商品的思考[J];大舞台;2009年02期
3 李汉云;李冬茵;;论戏剧接受在戏曲艺术生产中的重要作用[J];大舞台;2010年10期
4 李冬茵;;从电视剧文本的困境架构看编剧的多维性[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9年02期
5 李慧;;望闻问切说良方——戏剧创作课程的教学体会[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S1期
6 张麟;;舞剧构思刍论[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7 王廷信;;从“冲突论”到“情境论”——谭霈生先生戏剧观形成轨迹探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8 李逊唯;;中产阶级的梦魇——浅析爱德华·阿尔比剧作的荒诞性[J];当代戏剧;2015年03期
9 宋奕;;从导演实践谈《我爱桃花》剧本情节的合理化修改[J];剧影月报;2010年03期
10 李冬茵;;中国戏曲艺术的生命精神[J];芒种;2014年1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储著炎;晚明戏曲主情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朱海燕;明清易代与话本小说的变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骆兵;李渔的通俗文学理论与创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朱崇志;中国古代戏曲选本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蒯卫华;昆曲商调曲牌曲腔关系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6 涂育珍;《墨憨斋定本传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汪超;尊体与辨体[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刘志宏;明清传奇叙事艺术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9 刘奇玉;古代戏曲创作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斌;“白蛇传”的现代诠释[D];苏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国臣;中国古典戏曲戏中串戏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宋静;元明喜剧艺术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3 钟筱涵;李渔戏曲结构论[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吕佳;新时期戏曲创作理论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4年
5 张辟辟;《吟风阁杂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丁芳;中国古典长篇戏曲中的双线结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罗婷;《美狄亚》与《窦娥冤》情节结构比较[D];重庆师范大学;2008年
8 储著炎;孟称舜戏曲“言情说”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9 牛文佳;从《李二嫂改嫁》到《补天》[D];上海戏剧学院;2008年
10 李珍;传统武术套路对戏曲武打形成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256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925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