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四史”女性形象研究
本文关键词:“前四史”女性形象研究
【摘要】:“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除了记有帝王将相、方士谋士、商贾游侠等男性外,还载有大量的女性,她们有的单独立纪、传,更多的则是散见于其他诸篇。这些女性虽是史家们如实记载的历史人物,同时也是史家们着意刻画的对象。“前四史”中的女性不仅数量不少,个性颇异,而且还横跨了先秦汉晋这样一大时段。本文以“前四史”为蓝本,以女性主义为视角,横向研究女性形象及其艺术塑造,纵向分析先秦至汉晋时期的女性地位、女性心理的演变,力图还原“前四史”中的女性人物及先秦至汉晋时期女性地位的真实面貌。本文绪论部分先阐述本文选题的理论依据及意义,而后交代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四部史书中的女性形象研究极不平衡,且未出现以“前四史”女性形象为对象的研究专著,最后简单介绍本文的研究思路。正文分为三章:第一章将“前四史”中的女性形象从政治阶层的角度分为两大类——贵族女性和平民女性。第一节依据贵族女性们距离政治中心的远近分为皇室女眷、王侯女眷和大臣女眷,而后根据这些女性对政治参与的态度再细分为主动参与政治的女性、被迫卷入政治的女性和与政治无关的女性,从而阐述她们在政治历史过程中的有意或无意的影响。第二节从伦理角色的角度将平民女性划分为母亲、妻子、女儿、姐姐、嫂子、漂母与乳母及其他,进而分析其个性特征。第二章分为三节,主要论述“前四史”在女性形象塑造上共同的艺术取向。第一节侧重论述史家们如何在史料的剪裁过程中以事件丰富人物形象——以只言片语勾勒人物形象、以典型事件凸显人物形象和以生活琐事充实人物形象;第二节从言语、动作、神态和心理等方面论述史家如何正面刻画人物形象;第三节从他人的反应、对比和意境的营造人等方面侧重分析史家如何侧面刻画人物形象。第三章分为三节,主要论述“前四史”中女性地位的变与不变之处。第一节从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论述“前四史”中女性地位的一般概况——较之封建社会后期,汉晋之前的女性地位是较高的,但是与同时段的男性相比,先秦至汉晋以来的女性一直处于较低的地位,而且还有降低的趋势;第二节特别分析了女性中最具话语权的干政女性的权力演变,这部分主要论述干政女性历经先秦至汉晋六个时段的变化,从整体上表明女性干政的范围的缩小、方式的单一化倾向及主动意识的衰弱。第三节侧重分析干政女性权力演变的原因,先从尊母孝伦思想、乱世与幼主的出现及女性的才能、品行及仿效心理等三个方面分析干政女性持续出现的原因,而后从男尊女卑思想的强化和当权男性防范意识的增强两个方面分析干政女性权力下放的原因。
【关键词】:“前四史” 女性形象 人物刻画 女性地位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4
- 第一章 传诵至今的女性群像14-40
- 第一节 贵族女性15-32
- 第二节 平民女性32-40
- 第二章 恰如其分的人物刻画40-60
- 第一节 以事件丰富人物形象40-45
- 第二节 正面描绘人物形象45-52
- 第三节 侧面烘托人物形象52-60
- 第三章 变与不变的女性地位60-99
- 第一节 “前四史”中的女性地位概况60-76
- 第二节 干政女性权力演变76-87
- 第三节 干政女性权力演变的原因87-99
- 结语99-101
- 参考文献101-106
- 附录106-111
- 后记111-11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琪;从前四史看古代越南所发生的战争[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刘开军;;略论赵翼与王鸣盛对“前四史”的批评[J];东岳论丛;2009年05期
3 龚国祥 ,张三夕;浅谈汉魏薄葬思想——读前四史札记[J];武汉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6期
4 孙亭玉;;一个错了千年的解释——论“前四史”中“同产”[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李慧玲;;媭前四史R剨[J];历史文献研究;2014年00期
6 张青松;;从前四史看“拊(抚)循”的意义[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赵新德;读前四史札记[J];苏州大学学报;1990年01期
8 罗维明;;“前四史”俗语语言特色探析[J];许昌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9 王子今;;“德治”的历史回顾[J];博览群书;2001年11期
10 罗维明;;试析《前四史》俗语的历史认知意义[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培学;学林之盛事 学界之利器[N];光明日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姚娟;“前四史”族名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2 蒋英姿;“前四史”女性形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范亚栋;“前四史”对诗赋歌谣的采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陶丽红;前四史类传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5 张海胶;生当铸就不朽业[D];内蒙古大学;2013年
6 李志阳;“前四史”引《易》考谕[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316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931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