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论李渔小说的艺术特征及其理论渊源

发布时间:2017-09-29 01:21

  本文关键词:论李渔小说的艺术特征及其理论渊源


  更多相关文章: 李渔小说 艺术特征 理论渊源


【摘要】:李渔是清代初年重要的小说家,先后出版了《无声戏》(后改名为《连城璧》)、《十二楼》两部短篇小说集,共收入其创作的短篇小说三十篇。李渔的小说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结构紧凑、情节出奇、妙趣横生的小说世界。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绪论共分为三节。第一节对于李渔长期徘徊于精英文化和市井文化中矛盾的心态进行了论述。第二节对李渔小说版本进行梳理。第三节对李渔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介绍。第二部分,李渔小说的结构艺术。李渔的小说在整体上主题鲜明,情节的安排也都是为突出主题服务的,所以李渔的小说在整体结构上呈现严密性的特征。而在小说结构内部安排上李渔则会巧妙的运用前后呼应、埋伏照应等艺术表现手法使其小说在结构内部呈现紧密性和精巧性的特征。第三节则探究了李渔小说结构艺术的理论渊源。第三部分,李渔小说的情节艺术。总结李渔小说情节艺术的两种特征:虚实结合和尚奇倾向。从虚构与真实的角度出发论述李渔小说虚构背后的真实、虚构中的合情合理,并论述了李渔对小说虚实情节的继承和发展。从李渔小说情节的“偏偏竟异,字字出奇”、“奇中见巧,奇巧结合”、“尚奇适度”的特点出发论述李渔小说情节的尚奇倾向,并论述了李渔对小说尚奇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第四部分,李渔小说的语言艺术。在语言风格的定位上,李渔除了考虑读者的阅读能力外还对通俗性做了重新界定,即加入文人之笔,最终形成了俗中带雅的语言风貌。同时因为李渔还本着娱人的创作目的,所以他的小说语言还呈现出幽默诙谐的特征。此外李渔还将语言作为人物刻画的重要手段,李渔也为他们量身制定了台词,以便彰显个性。所以李渔小说的人物语言也是个性鲜明的。第五部分,李渔的小说观。李渔一直以“无声戏“作为自己的小说观。这不仅体现在他将小说改编为戏曲的热情上,也体现在他将戏曲创作理论引用到小说创作的实践中,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小说风格。但他却忽视了戏曲和小说在本质上的区别,使其小说本身存在了不可避免的缺陷。李渔对喜剧性追求的小说观一方面是在追求娱人功效,另一方面则是李渔和现实的妥协所呈现的一种自娱心态。
【关键词】:李渔小说 艺术特征 理论渊源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41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第一章 绪论9-16
  • 一、李渔的文化心态9-12
  • 二、李渔小说的版本梳理12-13
  • 三、李渔小说研究现状13-16
  • (一)李渔生平研究13-14
  • (二)李渔小说理论的研究14
  • (三)李渔小说思想倾向研究14-16
  • 第二章 李渔小说的结构艺术16-26
  • 一、小说结构的严整性16-19
  • 二、小说结构的紧密性和精巧性19-23
  • (一)小说结构的紧密性19-21
  • (二)小说结构的精巧性21-23
  • 三、小说结构艺术的理论渊源23-26
  • 第三章 李渔小说的情节艺术26-35
  • 一、小说情节创作的虚实手法26-30
  • (一)虚实后面有真人真事26-28
  • (二)情节虚构与合情合理的统一28-29
  • (三)李渔对小说虚实理论的继承和发展29-30
  • 二、小说情节的尚奇倾向30-35
  • (一)篇篇竟异、字字出奇30-31
  • (二)奇中见巧 奇巧结合31-32
  • (三)尚奇适度原则32-33
  • (四)李渔对小说尚奇理论的继承和发展33-35
  • 第四章 李渔小说的语言艺术35-44
  • 一、小说语言的通俗化的整体特征35-38
  • (一)通俗浅显的语言特征35-36
  • (二)俗中带雅的语言风貌36-38
  • 二、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特征38-41
  • 三、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41-44
  • 第五章 李渔的小说观44-49
  • 一、“无声戏”的小说观44-46
  • (一)小说本为无声的戏剧44-45
  • (二)无声戏小说观的内在缺陷45-46
  • 二、喜剧性追求的文学观46-49
  • 结论49-50
  • 注释50-52
  • 参考文献52-5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54-56
  • 致谢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庆;李渔交游浅论[J];戏剧艺术;2002年04期

2 徐柏容;读徐保卫《李渔传》[J];明清小说研究;2002年04期

3 王晓春;李渔小说喜剧化的内在精神研究[J];学习与探索;2003年02期

4 秦川;李渔小说心理学论略[J];零陵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5 陈辽;开掘出一个新李渔──读《李渔传》[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范英豪;李渔“贵新”艺术思想散论[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3年06期

7 吴瑞霞;;李渔声律观评析[J];戏曲研究;2004年01期

8 李小红;论李渔戏剧的娱乐性[J];社科纵横;2004年05期

9 张培坤;略论李渔的戏剧美学观[J];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12期

10 吴建民;李渔的戏剧思想述评[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岳毅平;;李渔的园林美学思想探析[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2 杜书瀛;;美与媚:李渔论人体美[A];东方丛刊(1996年第3辑 总第十七辑)[C];1996年

3 蒋继华;;宜:李渔美学思想中的重要范畴[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冈晴夫;;李渔与平贺源内——日中“戏作(Gesaku)”之比较[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学艺术的对话与共生”中国文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5 罗光荣;;旅行与人生[A];宜春社会科学——社科普及之窗专刊[C];2012年

6 黄利;;李渔的“居室”思想初探——读《闲情偶寄》居室部有感[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杭州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与文献研究中心 钟明奇;李渔诗的实录精神[N];光明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叶辉 严红枫;400年李渔“热”了4次[N];光明日报;2011年

3 中共兰溪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刘成芝;建设新兰溪:让李渔文化焕发现代魅力[N];中国商报;2011年

4 记者 叶辉 严红枫;专家考证李渔生于1611年 浙江兰溪要求百度纠正[N];光明日报;2011年

5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 章原;食色李渔[N];东方早报;2012年

6 徐保卫;李渔打击盗版轶事[N];北京日报;2004年

7 夏烈 郭梅;关于“李渔”的赞和弹[N];中国邮政报;2004年

8 袁逸;作为出版商的李渔[N];光明日报;2000年

9 金启;李渔饮食养生观[N];保健时报;2006年

10 陈一平;力挺“李渔家茶”做成文化茶[N];浙江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郑雷;李渔年谱考叙·初编[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2 赵海霞;李渔文化活动及观念考论[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卢寿荣;李渔戏曲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陈建新;李渔造物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骆兵;李渔的通俗文学理论与创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高源;李渔的整体戏剧观念及其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蔡东民;李渔戏曲编剧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13年

8 朱源;李渔与德莱顿戏剧理论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雪姣;李渔的生活观探析[D];浙江师范大学;2014年

2 孙兴香;李渔世俗美学思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3 赵洪涛;李渔的家居美学观[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高秀丽;李渔关于“趣”的美学思想[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安平;成熟到奢侈 精致到唯美——李渔文化人格略论[D];吉林大学;2004年

6 潘丹芬;试论李渔的观众理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陈海敏;试论李渔的文化产业思想[D];扬州大学;2006年

8 陈蓉;李渔剧作研究[D];山东艺术学院;2011年

9 叶俊士;李渔饮食思想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4年

10 吴清海;李渔戏曲舞台演出理论解读[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391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9391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0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