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禅宗思想对林清玄散文创作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9 21:13

  本文关键词:禅宗思想对林清玄散文创作的影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禅宗思想 林清玄散文 创作研究 形成原因


【摘要】:本文的着意点是发掘禅宗思想对林清玄散文创作的影响,以期做一个较为深入的研究。文章首先介绍林清玄本人的概况,接着是对禅宗思想做一个简单的阐述。其次是通过意象研究、艺术风格、语言表达和生命体悟等散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探究,来分析禅宗思想对林清玄散文创作的主导作用,用发散思维来对其散文进行部分研究相信会有一定的成果。再次通过研究林清玄散文中禅宗思想的形成原因及其表现与特点对文章主旨进行更深入的研讨。最后通过比较研究期望能够对文章的中心做一个深化,结合林清玄散文对于传统禅宗思想的继承与扬弃来谈,给后人的研究以影响和启发。散文作品的主旨思想一般比较抽象,有时候仅凭一些散文篇目是很难把握的,如何围绕“形散而神不散”的中心来研究他作品的神韵这就是一个重点。林清玄后期散文的神韵肯定就是一个“禅”字,因此本文的第二章也就是这篇论文的一个关节点,这一章由整体到部分来研究他的散文作品,做到细致而精准的钻研,力求能够把握到禅宗思想的精髓,探究林清玄散文创作深受其影响的方方面面。这篇论文主要是通过对林清玄禅宗散文的创作和他的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较为广泛的探究,发现其禅宗散文创作中人类的终极关怀和特有的与禅宗思想相关的精神内涵。总的来说,本文还是从文本上升到精神内涵方面的研究,谋篇布局都是按照禅宗思想的影响这一条主线来展开的。
【关键词】:禅宗思想 林清玄散文 创作研究 形成原因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6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8
  • 第一章 林清玄散文创作及研究现状8-13
  • 第一节 林清玄散文创作简述8-10
  • 一、林清玄个人简介8-9
  • 二、林清玄散文的创作分期9-10
  • 第二节 林清玄散文研究现状10-13
  • 一、大陆文学界10-11
  • 二、台湾文学界11-13
  • 第二章 禅宗思想概述13-19
  • 第一节 禅宗思想起源13-14
  • 第二节 禅宗思想的代表观点14-15
  • 第三节 禅宗思想的发展及影响15-19
  • 第三章 禅宗思想对林清玄的影响19-31
  • 第一节 个人性格及家庭环境受禅宗思想的影响20-24
  • 第二节 创作转型,由出世到入世24-29
  • 一、淡然处事超然物外的出世观25-26
  • 二、昂扬且富有使命感的入世观26-27
  • 三、心系芸芸众生的出世,守望内心清明的入世27-29
  • 第三节 异于常人的超脱,最清明的文章,最美妙的声音29-31
  • 第四章 禅是一枝花:林清玄散文的创作研究31-48
  • 第一节 意象研究——“禅意”31-36
  • 一、作品中禅学典籍的引用32-33
  • 二、意象选取皆是“禅”33-35
  • 三、意象选取与作者的情感表达35-36
  • 第二节 艺术风格——“禅风”36-40
  • 一、虚实相生、从容不迫36-37
  • 二、质朴清新、含蓄隽永37-38
  • 三、积极明快、不落窠臼38-40
  • 第三节 语言表达——“禅语”40-43
  • 一、语言表达的诗化40-41
  • 二、语言表达的普适化41-42
  • 三、语言表达的修辞化42-43
  • 第四节 生命体悟——“禅悟”43-48
  • 第五章 禅是一盏灯:林清玄散文创作的审美价值48-54
  • 第一节 对禅宗思想的诗性抒发48-49
  • 第二节 永恒思想观点及人道主义精神内涵49-51
  • 第三节 对传统禅宗思想的继承与扬弃51-54
  • 结语54-55
  • 参考文献55-5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57-58
  • 致谢58-59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永忠;;浪漫陶诗与魏晋佛教(下)[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何平;;从“村落”到“文学的村落”——论《香火》兼及《赤脚医生万泉和》[J];当代作家评论;2012年03期

3 邹志远;;李w_光性理学思想内涵[J];东疆学刊;2007年04期

4 李伟;张馨予;;论宋代青瓷香炉的禅宗意趣[J];大舞台;2012年11期

5 吴光正;;扩大中国文学版图 建构中国佛教诗学——《中国佛教文学史》编撰刍议[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6 张子开;李慧;;隋唐五代佛教文学研究之回顾与思考[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7 李志峰;《碧岩录》佛道禅之关系探微[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8 潘建伟;;自我说服的旷达:对话理论视野中的苏轼“旷达”形象问题——兼谈林语堂《苏东坡传》的中西文化观[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9 翟业军;刘永昶;;秽亵、“雾数”与事件流——论《小团圆》[J];华文文学;2011年01期

10 傅绍良;论禅宗内在精神的诗意化形式及文化内蕴[J];兰州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志鹏;;从敦煌联章歌辞看佛教对民间歌唱体式的吸收与发展[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四辑)[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明华;苏轼诗歌与佛禅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耿朝晖;释慧皎《高僧传》文学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贾国宝;传统僧人文学近代以来的转型[D];复旦大学;2011年

4 彭肜;中国佛教艺术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5 李官福;佛经故事对朝鲜古代叙事文学的影响研究[D];延边大学;2003年

6 王秀林;晚唐五代诗僧群体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杨毅;宗教与戏剧的文化交融[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8 查明昊;转型中的唐五代诗僧群体[D];浙江大学;2006年

9 桑大鹏;三种《华严》及其经典阐释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邹志远;李w_光文学批评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珊珊;作为“内容”的语言[D];南京大学;2011年

2 朱才华;寻找心灵的故乡[D];华侨大学;2007年

3 刘静;审美世界与伦理世界的互动与反动[D];暨南大学;2007年

4 谷青;盛中唐禅学流变中王维白居易的诗歌创作[D];中南民族大学;2007年

5 曾晓红;敦煌本《维摩经》注疏叙录[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文杰;茶具设计之禅意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7 高磊;辽代佛教文学形态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祥震;辉煌后“重现”的矛盾[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9 杨小燕;滚滚红尘 拈花微笑[D];南昌大学;2008年

10 方婷;中国当代汉语诗歌阐释方法上存在的问题[D];云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442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9442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0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