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1940年代海派文学城市空间叙事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6 21:25
本文关键词:1930-1940年代海派文学城市空间叙事研究
【摘要】:都市空间是现代生存体验的基本范式,不仅彰显着生存其中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同时也决定着文学的精神面貌,构成着文学内在的生命内涵。1930年代的上海是一个与中国其他传统地区截然不同的充满魅力的空间地界,充斥着繁荣的物质消费,有着最西化的生活模式和建筑景观,人们生活其中感受着来自都市空间的新奇和快感,同时也承受着快感倏然即去的怅然若失和焦虑无助。在这个空间极度裂变与重组的时空里,政治空间、经济空间与文化空间不断震荡,传统空间意识的颠覆与现代空间意识的建立又让作家们处在一个偶然、短暂、分裂与流变的空间体验之中,唯此之际,该如何从文学的城市空间叙事中唤出更为深层的人类内心空间的精神意义,或许这才是讨论海派文学中的空间形式所暗含的更有意味的问题。本文旨在以国外文学空间叙事学中的约瑟夫?弗兰克、加布里埃尔?佐伦和加斯东?巴什拉等人的研究作为理论背景,从加布里埃尔?佐伦的地形学、时空体和文本三个层次的空间分析理论着手,衍化出海派文学城市空间叙事中的“物化空间”、“社会空间”和“文本空间”。“物化空间”从重构与并置的外部生存空间与海派女作家笔下的日常生活空间角度分析了纷繁复杂的物化空间如何影响生存其中人们的人格精神;“社会空间”则以人作为空间原点,依托空间与人所产生的行为、社会关系、意识形态等等来分析海派文学作品中所呈现的现代都市空间与传统自然空间的疏离、身体空间书写的多元化以及文本中意识澎湃的心理空间等;“文本空间”着重讨论海派文学文本中叙事的空间化转向和创新。本文利用文本细读的方式对此时期的典型作家的作品进行横向的、纵向的空间叙事剖析,探讨“人”与“空间”的深层互动,以期为1930至1940年代的海派文学城市空间叙事研究开拓出全新的视域维度。
【关键词】:海派文学 城市空间 空间叙事 双向互动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6.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绪论9-14
- 第1章 时空错落:独特文化语境下的城市“物化空间”14-24
- 1.1 摩登上海:重构与并置的外部生存空间14-19
- 1.2 居室封锁:异质与互动的日常生活空间19-24
- 第2章 空间审视:多维视角观照下的社会空间24-36
- 2.1 现代都市空间与传统自然空间的疏离24-28
- 2.2 身体空间书写的多元化28-32
- 2.3 意识澎湃的心理空间图绘32-36
- 第3章 叙事空间化转向:不断革新的文本空间36-45
- 3.1 叙事时空的先锋性37-39
- 3.2 叙事角度的现代化39-42
- 3.3 人与物的双向隐喻空间42-45
- 结语45-47
- 参考文献47-51
- 致谢51-5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黎燕;;媒介地理学视野中的海派文学[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 王美芸;;物象景观中的国际想象——新世纪上海城市文学一种主题与叙事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张勇;;如何构建“真实”?——20世纪30年代海派文学的“真实”观[J];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07期
4 张艳梅;海派市民小说中的伦理困境与精神诉求[J];河南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5 龙迪勇;论现代小说的空间叙事[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10期
6 龙迪勇;;叙事学研究的空间转向[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10期
7 李海燕;文化诗学视界中的京派和海派文学[J];理论学刊;2005年02期
8 杜心源;;感官、商品与世界主义:都市“当下性”与现代性的“美学”转移[J];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9 张鸿声;郝瑞芳;;三十年代海派文学的法国想象[J];社会科学;2013年12期
10 俞兆平;“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视野——兼与袁国兴先生商榷[J];文艺争鸣;200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鸿声;文学中的上海想象[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851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985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