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意义世界的呈现与消逝——对陈忠实长篇小说《白鹿原》的再解读

发布时间:2017-10-08 01:29

  本文关键词:意义世界的呈现与消逝——对陈忠实长篇小说《白鹿原》的再解读


  更多相关文章: 儒学 现代性 革命 意义世界


【摘要】:在小说《白鹿原》中,20世纪中国上半叶出现的多重话语力量全部渗透到了乡村中,文本充分体现了不同权力之间的张力以及这些话语力量的此消彼涨,而这些本质上不同的力量所隐含的意义最终伴随着人物的命运不可避免地走向了终结。而意义世界的消逝同时也说明了在书写小说时代的总体性世界以及意义共同体的解体。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儒学 现代性 革命 意义世界
【基金】: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支持计划(2016-CXTD-03)
【分类号】:I207.42
【正文快照】: 仍然记得作者自述的一个细节:“1992年公历3月25日早晨,我提着《白》书的手稿赶往城里,在陕西作协招待所的房间里,把近50万字的厚厚一摞子手稿交给高贤均和洪清波的那一刻,突然涌到口边一句话:我连生命都交给你俩了。”[1]152确实,白鹿原上的人物白嘉轩、朱先生、鹿子霖、小娥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建伟;《白鹿原》与社会审美心理[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贾志宏;《白鹿原》中的“神灵”与“鬼怪”[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皇甫世奎;从两性文化看《白鹿原》中的女性形象[J];唐都学刊;2004年05期

4 李清霞;审慎的态度 冷静的批评——2004年《白鹿原》研究综述[J];小说评论;2005年04期

5 姜敏;;白鹿原上的精灵——论《白鹿原》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2期

6 史林盈;;《白鹿原》女性意识的演变[J];文学教育(上);2007年10期

7 杨梅;;民族文化的精魂——读《白鹿原》有感[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吕真真;;《白鹿原》在哪里?[J];读书;2008年05期

9 陈忠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白鹿原》写作手记(连载九)[J];小说评论;2009年01期

10 黄齐光;;从纷乱到清明 从混沌到新生——试论《白鹿原》中的唯物辩证法[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阎纲;;《白鹿原》乡党夜话[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8.6)[C];2008年

2 王杰;;略论当代中国文学的美学风格、——兼论《白鹿原》的美学阐释[A];东方丛刊(1999年第3辑 总第二十九辑)[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石一宁;说不尽的《白鹿原》[N];文艺报;2004年

2 任晶晶邋曾祥书;《白鹿原》纪念座谈会在京召开[N];文艺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吴娜;文学的力量就是如此[N];光明日报;2012年

4 演讲人 陈忠实;《白鹿原》与我[N];人民政协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刘国英 高山;《白鹿原》:文学的力量[N];陕西日报;2012年

6 慕容天涯;《白鹿原》:一片时代搭台,情欲唱戏的土地[N];文学报;2012年

7 陈令孤;《白鹿原》:看不见白鹿的白鹿原[N];文学报;2012年

8 任崇喜;从《白鹿原》穿“古装”说艺术形式[N];开封日报;2011年

9 文学评论家 申霞艳;《白鹿原》:从小说到电影的途中[N];北京日报;2012年

10 宝鸡文理学院文学研究所 马平川;“《白鹿原》现象”的当下意义[N];光明日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利荣;历史转型时期的女性悲剧[D];西北大学;2015年

2 姚芮玲;从比较视野看《白鹿原》对文化与人性悖谬情境的发掘[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春阳;《白鹿原》对现代革命历史的叙述、重建与超越[D];西南大学;2010年

4 苏丹;《白鹿原》地域性语言及其成因[D];中南大学;2010年

5 金鸿雁;论《白鹿原》中民俗文化的特征及其价值[D];延边大学;2007年

6 董炜;《白鹿原》人物悲剧命运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7 张婷;论《白鹿原》的地域文化内涵[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张丽娟;《白鹿原》叙事艺术探析[D];广西大学;2013年

9 练淑敏;《白鹿原》的修改、改编及其阐释[D];河南师范大学;2014年

10 党育青;《白鹿原》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912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991250.html

上一篇:四十岁读书  
下一篇:十三楼的大悲悯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d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