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生态学整体方法在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中的运用
本文关键词:试论生态学整体方法在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中的运用
更多相关文章: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美学 整体方法 危机 异化
【摘要】: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从当今社会所出现种种危机的反思和批判展开,把人置身于自然和社会之中重新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以获得一种更加公正的社会观察视角。作为马克思主义在后现代风潮影响下的新思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引起了全球的关注。生态学以一种整体人类的研究为核心,用整体的眼光来观察世界。其影响力已经突破哲学的限制走向了审美的领域。寻找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中生态学整体方法的具体使用和表现情况,成为具体分析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整体方法与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密切关系的基础。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美学 整体方法 危机 异化
【分类号】:B83
【正文快照】: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运用整体方法把世界看做一个开放性的有机系统,系统中的各个组成元素之间和谐发展,共同进步,互不侵犯和干涉他者的生存权利。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十分关注事物的整体发展,把人看做是与社会、自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别于以往人类中心主义的偏见,把人类从自大自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恒文;;批判维度和重建维度的统一——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孙道进;;环境伦理学的方法论困境及其症结[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李明;;生态危机与社会主义的构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构建理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钱雯;;生态论文艺学的社会生态维度[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5 刘胜良;;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伦理思想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2期
6 惠保德;;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生态价值观的重构[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1期
7 吴尚华;;贾平凹《怀念狼》的生态批评解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梁晓辉;郭晓辉;;缘何放弃生存——论悲剧主人公的价值追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9期
9 叶筱莹;;三峡的前世与今生——《孔雀的叫喊》的潜文本与景物书写[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10 逄格炜;;告别扁平,走向凸圆——评《五颗子弹》中的正面人物形象塑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世东;;论《管子》对生态伦理思想与实践的发展[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孙斌;张艳芬;;当自然遭遇无所不在的镜头——视频技术时代的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3 张文刚;;“城市”和“乡村”:于坚诗歌的生态寓意[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2)[C];2007年
4 陈喜贵;;西方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社会主义[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王凤才;;和谐发展: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A];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论文集[C];2010年
6 曾文婷;;西方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生态社会主义——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愿景[A];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论文集[C];2010年
7 董正爱;;小康社会视阈下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解构[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李媛媛;;食用野生动物立法初探[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9 易爱东;;直面生物多样性危机塑造理性生态农民[A];农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徐珂;;文艺审美意识形态论辨析[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宇;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D];吉林大学;2011年
2 于永坤;传统辩证法的解构与批判的辩证法的重建[D];吉林大学;2011年
3 王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4 郭瑜洁;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与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5 张小红;罗莎·卢森堡总体性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郭茂全;新时期西部散文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宫长瑞;当代中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刘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石文斌;社会主义价值目标及其实现途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许勇为;马尔库塞的现代性批判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文静;奥康纳的双重危机理论及对我国生态社会建设的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青;延安时期女性文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陈庆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宋佳;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困境及其出路[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琳琳;“敬畏自然”观评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郭丽伟;深层呼唤与别样的叙事[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丁鸣;论人类发展的生态文明向度[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石小娇;救赎之道:马尔库塞伦理思想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刘志军;论先秦道家科技伦理思想[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王荣子;传媒在消费社会中的作用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鲁宁;审美与犯罪:作为人生两极的考察──评陈炎、李有祥的《美学与社会犯罪》[J];社会科学家;1994年04期
2 张皓;世纪之交的困惑与中国美学的复归[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3 李朝;王华菊;;现代性碎片与审美文化——评析齐美尔的审美社会学[J];学理论;2009年07期
4 罗杰·泰勒 ,陈飞龙;《马克思失传的美学:卡尔·马克思与视觉艺术》[J];文艺研究;1986年02期
5 刘小新;美学的批判与批判的美学─—阿多诺美学思想述评[J];江苏社会科学;1997年04期
6 宁媛;异化理论在德国古典美学中的文化意蕴[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7 俞兆平;;现代性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美学[J];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8 李印堂;用最低标准来衡量──浅评周忠厚的《美学教程》[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9 马驰;;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生态美学[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张首映;美的规定性辨析[J];文艺研究;198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安华;;美学与高科技时代[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2 范藻;;美学 怎样面对电视文化的时代挑战[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刘成纪;;重新认识中国当代美学中的自然美问题[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周宪;;审美现代性的四个层面[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5 ;江苏省美学学会历年主要活动情况[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6 鲁晨光;;科学派美学来龙去脉[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张奎志;;体验美学:当代美学的一种可行性选择[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理事会[A];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简报[C];1983年
9 查常平;;作为意性文化的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10 齐大卫;;“最大的美”——世纪“审美之维”[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德信;生态美学——美学转型的一种尝试[N];文艺报;2004年
2 刘悦笛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通过自然问题实现美学进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刘晗 禹建湘 肖鹰 简德彬 王岳川 张建永 张法;乡土美学笔谈[N];文艺报;2005年
4 陈定家;推动美学从实践研究向关系研究的当代转型[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5 简德彬 林铁;乡土美学的理论自觉[N];文艺报;2008年
6 朔风;美学的百花园中异彩纷呈[N];学习时报;2004年
7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张法 章辉;追问美的真相[N];社会科学报;2003年
8 姚全兴;建设富有时代特色的新世纪美学[N];社会科学报;2001年
9 记者 赵文 岳鹏;我省教授梁胜明提出美学新论断[N];兰州日报;2004年
10 刘晗;现代性与建构乡土美学的可能[N];文艺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金海;当代西方对话美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刘旭光;海德格尔与美学[D];复旦大学;2003年
3 赵彦芳;作为伦理学的美学:从康德到福柯[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马正应;退溪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金雅;梁启超美学思想述评[D];浙江大学;2004年
6 詹志和;佛陀与维纳斯之约——近代佛学与近代美学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耘;唐代美学范型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8 汤拥华;先验论美学批判[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赵建军;魏晋般若与美学[D];复旦大学;2004年
10 邓莹辉;两宋理学美学之形成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亚荣;福柯的伦理学—美学初探[D];西北大学;2004年
2 潘岗;老子的非主体美学[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3 雷琼芳;论荀子礼学思想的美学诉求[D];新疆大学;2007年
4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思想述评[D];安徽大学;2002年
5 段圣玉;张竞生美学思想的现代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胡宁非;普罗提诺美学思想中的神圣与世俗[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7 陈军;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探研[D];新疆大学;2008年
8 王伟;荀子性恶论人学与美学[D];郑州大学;2000年
9 李香会;中国农业中的美学考察[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10 杨增菊;康德先验美学及其现代意义[D];安徽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0160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016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