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宋元时期“逸”的美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3 13:26

  本文关键词:宋元时期“逸”的美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宋元时期 美学范畴


【摘要】:本文将“逸”置于中国古典美学视域中,通过追溯、梳理“逸”这一美学范畴的形成和发展历史,较为深入地探讨了宋元文人对“逸”的美学建构、宋元时期“逸”范畴的美学内涵,及“逸”对当代人审美人生建构的启示。 全文分三章展开论述,主要探讨了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为何圈定“宋元”两朝?本文认为“逸”范畴在宋元两朝已发展成熟,达到了某种程度上的顶峰。明清时期“逸”理论的发展已经远超出宋元时期“逸”的涵盖范围。时下期刊论文多重研究清代的“逸”理论或者只对“逸”或“逸品”流变进行比较简单的纵向梳理,对“逸”发展成熟时期——宋元时期“逸”理论的探讨很不够。本文通过第一章对“逸”的流变所做的一番梳理(从先秦截止到元代)将研究范围限定在宋元两朝。 第二,宋元美学家对“逸”的美学建构。宋元先哲提出“逸”主要在于回答三方面的发问:艺术作品、社会理想以及审美人生建构,而最重要的则是第三点。宋元时期的“逸”不仅仅是一种画品、风格,更是一种对理想的人生存在状态的描绘,是宋元文人的一种根本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 第三,宋元时期“逸”的美学内涵。“逸”的美学内涵表现在三方面:意象之逸:简古淡远;情思之逸:高拔玄远;境界之逸:自由超脱。 第四,宋元时期“逸”对当代人的审美人生建构的启示。“逸”开启的是一种自由的人生,这种审美人生不是脱离人寰的,而是与具体的人生实践密切相连的。
【关键词】: 宋元时期 美学范畴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83-0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目录6-8
  • 绪论8-12
  • 0.1 文献综述8-11
  • 0.1.1 "逸"范畴研究之现状8-10
  • 0.1.2 "逸"范畴研究之不足10-11
  • 0.2 研究意义11-12
  • 第一章 "逸"的流变12-20
  • 1.1 "逸"在先秦的萌芽12-14
  • 1.1.1 儒家对"逸"的启示12-13
  • 1.1.2 道家对"逸"的高扬13-14
  • 1.1.3 小结14
  • 1.2 从人之"逸"到艺之"逸"——"逸"在魏晋的兴起14-16
  • 1.2.1 "逸"在人物品藻中14-15
  • 1.2.2 "逸"在文艺批评中15-16
  • 1.3 "逸"在唐代的发展16-18
  • 1.4 从艺之"逸"到人之"逸"——"逸"在宋元的深化、成熟18-20
  • 1.4.1 宋元时期"逸"的深化、成熟19
  • 1.4.2 宋元之后"逸"的变节19-20
  • 第二章 宋元文人对"逸"的美学建构20-32
  • 2.1 "逸"与艺术创作20-23
  • 2.1.1 黄休复与"逸格"地位的奠定21
  • 2.1.2 宋代文人画对"逸"的改造21-22
  • 2.1.3 "逸气"、"逸笔"说及"逸品"理想模式的建立22-23
  • 2.2 "逸"与社会理想23-29
  • 2.2.1 "逸"与理想的人伦道德24-28
  • 2.2.2 "逸"与理想的社会状态28-29
  • 2.3 自由超脱的人生理想——"逸"与审美人生建构29-32
  • 2.3.1 心学的启发29-30
  • 2.3.2 庄学的推动30-32
  • 第三章 宋元"逸"范畴的美学内涵32-39
  • 3.1 意象简古淡远——有韵32-36
  • 3.2 情思高拔玄远36-37
  • 3.3 境界自由超脱37-39
  • 结语 宋元"逸"范畴对当代人的启示39-41
  • 参考文献41-44
  • 致谢44-46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薇薇;逸的审美内涵——秦祖永论逸研究[J];东南文化;2004年03期

2 孙春莹;;“逸格”审美的形成及其原因[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9期

3 王耘;“逸品”新说[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3年02期

4 梁红燕;“逸”从隐逸人格向审美范畴的演进[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丁成际;武锋;;葛洪隐逸思想述论[J];江淮论坛;2009年02期

6 张雅玲;;试析白朴与卢挚隐逸散曲的异同[J];科学时代;2009年02期

7 杨朝云;;救世与隐逸:孔子人生哲学探析[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张磊;;“逸品”之极——论元代文人画家倪瓒作品风格特征[J];美术大观;2008年09期

9 杜觉民;逸品审美思想浅析[J];美苑;1995年06期

10 李蕊芹;;论北宋文人的隐逸思想[J];求索;2007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司奉彦;“逸”的美学范畴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厉彦菲;逸范畴多层次界释[D];青岛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250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0250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2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