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丑近乎勇——试论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审丑观”
本文关键词:审丑近乎勇——试论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审丑观”
【摘要】:美与丑是一对美学范畴,从古至今对于美的研究可谓详实,而对于丑的认知就存在诸多的误区。审美会习惯将丑推向其对立面,而忽略审丑的美学意义。中国人审美中习惯于感官愉悦,而审丑是需要勇气和胆魄的。另外,丑的特性美是充满生机活力的,而艺术中的丑与生活中的丑也是大相径庭的。
【作者单位】: 湖南理工学院美术学院;
【关键词】: 审丑观 美与丑 生机
【分类号】:B83-09
【正文快照】: 美丑观是中国传统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我们对美的定义和范畴从先秦诸子到近现代名家可谓研究之深,讨论之广,各种学说层出不穷,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对于丑远不及对美的研究。人们似乎习惯于将丑推到美的对立面上,美是什么,那么不是什么就是丑,这将丑的范畴推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伟;于“气韵生动”“法”之外的美学游想[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李勇;中国绘画色彩的演绎[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陈聪发;;席勒的秀美观及其启示[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陈聪发;;“清”范畴的意义及意味[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唐光能;;从传统探寻中走向重建——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视角[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郑翠霞;;楚漆器的艺术风格及其缘由之探析[J];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周大鹏;;吴昌硕绘画的金石韵味[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徐定辉;形、神、韵——汉魏唐宋山水诗画艺术自然审美走向[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9 王钟;从中国山水画与西洋风景画对照中观东西方文化差异[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江守义;;叙事空间的主体意识[J];河北学刊;2010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希;郭象哲学与中古的自然审美[D];吉林大学;2011年
3 邵鸿雁;中国美学“味”范畴新论[D];吉林大学;2011年
4 过晓;论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美学概念的“似”[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5 何旺生;郭绍虞中国诗学批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谢晓昱;科学与艺术的联姻:水墨动画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7 张鑫;中西古典绘画美学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邵金峰;中国画论中的生态审美智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刘沛林;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10 吴振韩;中国传统设计思维方式与家具风格演变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新兵;;审丑教育:人格培养的新视角[J];中国成人教育;2014年05期
2 叶继奋;理性的失落与潘多拉魔盒的倾翻——20世纪文学审丑现象诠释[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3 王洪岳;理性与现代派审丑文艺[J];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4 王洪岳;审丑与否定:现代派文艺的感性学探微[J];山东社会科学;2001年02期
5 唐桃;西方审丑意识的历史演变及其思考[J];哈尔滨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2年09期
6 何建良;西方现代艺术审丑的三重成因[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7 何建良;现代西方艺术审丑的意义[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祝云霏;从中国传统艺术看审美与审丑[J];嘉兴学院学报;2003年S1期
9 高宏生;走向审丑的文学[J];求索;2004年09期
10 何建良;论中国古代的艺术审丑[J];零陵学院学报;2004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珏;;不容忽视的写作视角----审丑[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沐松风;炫丑与审丑都是一种病态[N];人民日报;2014年
2 王新荣;警惕相互呼应的“炫丑”与“审丑”[N];中国艺术报;2014年
3 曹虹;审丑趋势下的二人转[N];吉林日报;2009年
4 华阳;审丑为何不疲劳[N];中国文化报;2010年
5 王艳春;莫让食品安全“审丑”透支诚信[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2年
6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马丁;审丑不会开启一个时代[N];光明日报;2013年
7 记者 涂铭 卢国强;审丑产业链揭秘[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
8 肖国忠;抵制恶俗炒作须除“审丑”趣味[N];光明日报;2011年
9 乔燕冰;为什么如此流行“审丑”?[N];中国艺术报;2011年
10 木头;何妨以审丑狂欢抵御抑郁来袭[N];检察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云萍;审美与审丑[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华盛;杨争光的审丑意识及其表现[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婷;论感性学中的审丑[D];西北大学;2009年
3 赵娜;市场经济以来中国电影的审丑研究[D];山东艺术学院;2012年
4 董晓艳;“审丑狂欢”现象的当代追问[D];西北民族大学;2013年
5 李琦;丑·审丑·丑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高丽娟;当代文学批评中的“审丑”观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7 李清华;大众文化中的审丑趣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何亦惃;中国艺术审丑的当代转向[D];南京艺术学院;2014年
9 邹t,
本文编号:10730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073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