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德彪西印象主义美学原理
本文关键词:论德彪西印象主义美学原理
更多相关文章: 印象主义 象征主义 五声音阶 五声调式 全音阶
【摘要】:文章概述了"印象主义"的起源;阐述了德彪西印象主义美学原理"印象主义"音乐的概念与内涵;探讨其主要的音乐风格和特征:五声调式、调性的美学思想,中古调式的美学思想,全音阶的表现;分析了"印象主义"音乐的局限,不描述大的历史事件。并从音乐题材、体裁及表现内容方面论述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风格形成的艺术观念和美学原理。
【作者单位】: 西安文理学院师范学院;
【关键词】: 印象主义 象征主义 五声音阶 五声调式 全音阶
【分类号】:B83-06
【正文快照】: 印象主义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浪漫主义音乐末期,在许多浪漫派作曲家的作品中可以找到印象主义的痕迹,可以视为印象主义的萌芽。例如肖邦《e小调钢琴协奏曲》(op.11)第二乐章;格里格《培尔?金特组曲》;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李斯特《鬼火》等作品都具有印象主义的特征。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梁小玲;扑朔迷离的梦幻——试析德彪西作品的朦胧美特点[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王艺丹;浅谈德彪西音乐风格形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6期
3 周宝全;对德彪西音乐风格形成因素的思考[J];衡水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4 刘进清;德彪西与印象主义音乐[J];理论月刊;2003年09期
5 胡千红;叩开世纪之门──论德彪西对二十世纪钢琴音乐的影响[J];人民音乐;1997年08期
6 林萍;闻得花香的音乐——浅释德彪西音乐中的通感意味[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吴瑕;;印象主义时期的拉威尔[J];飞天;2010年20期
2 臧丽梅;;浅析德彪西前奏曲《雪上足迹》[J];北方音乐;2014年16期
3 邹燕;;论同名诗歌及音乐作品——《牧神午后》之共性[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李柯;;印象主义钢琴作品触键法初探[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马晓鹃;;德彪西钢琴作品的踏板运用处理方法[J];齐鲁艺苑;2006年03期
6 张丽丹;;浅谈德彪西写作手法之创新[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8年01期
7 熊辉婧;论爪哇的加麦兰音乐对德彪西钢琴音乐创作的影响[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冯毅;;从德彪西的音乐论中西方钢琴艺术的文化融合[J];艺海;2011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璐;关于涅高兹钢琴教学法中音色处理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莎;德彪西钢琴《二十四首前奏曲》调式调性及和声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3 张雯;德彪西音乐的“印”“象”及在钢琴前奏曲中的体现[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岳淼;内简外繁:组织意识——里盖蒂《钢琴练习曲》(第一卷)析[D];上海音乐学院;2003年
5 熊辉婧;论德彪西钢琴音乐的东方色彩[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6 窦青;中国风格钢琴练习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7 黄媛媛;德彪西《比利蒂斯之歌》的音乐风格及演唱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5年
8 刘莎莎;钢琴练习曲发展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龚岳萍;倾听阳光的脚步声[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郭蕴;走近德彪西[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立明;印象主义在中国——评穆家麒教授的点彩艺术[J];艺术教育;2005年05期
2 马永建;;城市印象主义[J];世界美术;2005年04期
3 孟绘霞;;“眼睛”的背后——再论印象主义[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林欣;;漫谈对法国印象主义的认识[J];美术大观;2008年12期
5 孔凡杰;陆猛;;重构印象主义:印象四期与二次革命[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沈鸿雁;;从绘画到文学和音乐——简评法国印象主义的发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7 陈耕;戴琼瑶;;论述后印象主义与印象主义的异同[J];学理论;2010年12期
8 邹丹;;西方印象主义之印象[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年10期
9 周绍举;;再读印象主义——由梵·高的《向日葵》所引起的思考[J];美与时代(中);2011年02期
10 王少羽;;恬淡艺术与激进社会——十九世纪中叶印象主义画派与法国激进社会的矛盾与契合[J];东方艺术;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键;;印象主义批评观念在中国(1922-1937)[A];东方丛刊(2000年第3辑 总第三十三辑)[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宋喜岷;罗蒙将带来新“印象主义”[N];中国纺织报;2009年
2 伊者;捕捉“光”与“色”的人们[N];中华读书报;2005年
3 彭文慧;印象主义作品的绘画色彩[N];安徽日报;2005年
4 葛佳平 董绪文;解读印象主义[N];美术报;2004年
5 金立文 敬写;晓理践画堪楷模[N];美术报;2009年
6 罗中立 何多苓 庞茂琨 陈平 邱瑞敏 沈行工 袁运生 陈世宁;名家评说印象派对中国油画的影响(二)[N];美术报;2004年
7 ;阳光和空气扑面而来[N];文艺报;2004年
8 高天民;印象派在中国(下)[N];美术报;2004年
9 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副教授 刘剑;感受色彩[N];美术报;2002年
10 ;印象派绘画在中国[N];中华读书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金鸥;印象主义运动[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任双秀;论印象主义在薇拉·凯瑟《我的安东尼娅》中的运用[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3 高娜娜;凯特·肖邦《觉醒》中的印象主义特色[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4 董娟;枫丹白露的阳光[D];暨南大学;2008年
5 王徽;独特的印象主义大师[D];西安美术学院;2009年
6 杨彦丽;印象主义风格对中国当代油画的影响和意义[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小会;《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的印象主义特色[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楠;法国印象主义画派社会背景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9 肖振;游离于自然主义之外的印象主义[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10 邵艳华;论《都柏林人》中的印象主义特色[D];河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0978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097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