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生活美学思想研究
本文关键词:李渔生活美学思想研究
【摘要】:李渔生活美学思想的起点是对死亡问题的思考,他认为人终有一死,因此要及时行乐。行乐之关键在于有行乐之心,这是进行生活审美应持有的主观态度,是其必要前提。而要想获得行乐之心,需做到知足、止忧、心和。李渔认为生活审美的对象为世俗闲情,也即家常日用之事,目标是追求体舒神怡,做到美善相济。李渔主张雅致之旨是生活审美的价值标准,其源自于日常生活形式的精致化。雅致具体表现为新异,但自然是李渔生活美学思想的最高追求。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哲学院;
【关键词】: 李渔 生活美学 行乐 闲情 雅致
【分类号】:B834.3
【正文快照】: 《闲情偶寄》是李渔积几十年之功完成的心血之作,记述了他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闲情偶寄》内容甚为驳杂,但所谈主要为家常日用之事,即世俗闲情。书中所蕴含的生活理念,具有相当的典范性价值与意义,对理解当时文人的人生态度与生活旨趣大有裨益。这部被誉为古代生活艺术大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薛富兴;;“生活美学”面临的问题与挑战[J];艺术评论;2010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浩斌;;试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正义观及其理论构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王海斌;;论马克思实践观的主体向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3 邵艳军;;试论生态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内在联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4 袁家群;论人的最高本质及其同劳动、社会的关系——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人的本质学说”的新探索[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汤文曙;陈明秀;;社会历史中的自然观——兼谈卢卡奇的“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汤文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哲学及其基本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周琦;;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剖析及其当代意义[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芮必峰;健全的社会与健全的传播——试论弗洛姆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9 陶富源;关于价值、人的价值的几个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10 陶清;;自然观:庄子与怀特海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玉锁;;《管子》的成人命题:既仁且智,是谓成人[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陆心宇;;我在这里——近代经济学和哲学文本空间中的自我[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3 陶达;;马克思全面自由发展理论视阈下“幸福指数”体系的构建[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熙恩;;科学批评主体观的缺失与重建[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刘诗贵;肖凤仪;;社会公众推进消费文明的实践探讨[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杨佳倩;;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思想进程[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梁爱民;;论美与“人的本质对象化”——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经典命题的理解[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陶伯华;;智慧思维学精要——《思维科学概论》第十篇[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9 丁润生;;试论顺应自然超越时空的无元思维模式——兼谈无元思维模式与灵感思维的对比[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10 杜晓青;;论马克思实践的“时间思想”[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白雪峰;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D];辽宁大学;2010年
6 田庆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7 吴建平;人类自我认知与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宋桂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调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佟轶材;共青团工作思想方法的当代创新[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占民;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超;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周晶;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姜佳杞;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干群矛盾及调节机制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丁小飞;可持续发展观中代际公平问题的哲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宋庆红;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奥运文化的契合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宋慧;广西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庆;李渔交游浅论[J];戏剧艺术;2002年04期
2 徐柏容;读徐保卫《李渔传》[J];明清小说研究;2002年04期
3 王晓春;李渔小说喜剧化的内在精神研究[J];学习与探索;2003年02期
4 秦川;李渔小说心理学论略[J];零陵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5 陈辽;开掘出一个新李渔──读《李渔传》[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范英豪;李渔“贵新”艺术思想散论[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3年06期
7 吴瑞霞;;李渔声律观评析[J];戏曲研究;2004年01期
8 李小红;论李渔戏剧的娱乐性[J];社科纵横;2004年05期
9 张培坤;略论李渔的戏剧美学观[J];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12期
10 吴建民;李渔的戏剧思想述评[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岳毅平;;李渔的园林美学思想探析[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2 杜书瀛;;美与媚:李渔论人体美[A];东方丛刊(1996年第3辑 总第十七辑)[C];1996年
3 蒋继华;;宜:李渔美学思想中的重要范畴[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冈晴夫;;李渔与平贺源内——日中“戏作(Gesaku)”之比较[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学艺术的对话与共生”中国文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5 罗光荣;;旅行与人生[A];宜春社会科学——社科普及之窗专刊[C];2012年
6 黄利;;李渔的“居室”思想初探——读《闲情偶寄》居室部有感[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杭州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与文献研究中心 钟明奇;李渔诗的实录精神[N];光明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叶辉 严红枫;400年李渔“热”了4次[N];光明日报;2011年
3 中共兰溪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刘成芝;建设新兰溪:让李渔文化焕发现代魅力[N];中国商报;2011年
4 记者 叶辉 严红枫;专家考证李渔生于1611年 浙江兰溪要求百度纠正[N];光明日报;2011年
5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 章原;食色李渔[N];东方早报;2012年
6 徐保卫;李渔打击盗版轶事[N];北京日报;2004年
7 夏烈 郭梅;关于“李渔”的赞和弹[N];中国邮政报;2004年
8 袁逸;作为出版商的李渔[N];光明日报;2000年
9 金启;李渔饮食养生观[N];保健时报;2006年
10 陈一平;力挺“李渔家茶”做成文化茶[N];浙江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郑雷;李渔年谱考叙·初编[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2 赵海霞;李渔文化活动及观念考论[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卢寿荣;李渔戏曲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陈建新;李渔造物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骆兵;李渔的通俗文学理论与创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高源;李渔的整体戏剧观念及其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蔡东民;李渔戏曲编剧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13年
8 朱源;李渔与德莱顿戏剧理论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雪姣;李渔的生活观探析[D];浙江师范大学;2014年
2 孙兴香;李渔世俗美学思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3 赵洪涛;李渔的家居美学观[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高秀丽;李渔关于“趣”的美学思想[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安平;成熟到奢侈 精致到唯美——李渔文化人格略论[D];吉林大学;2004年
6 潘丹芬;试论李渔的观众理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陈海敏;试论李渔的文化产业思想[D];扬州大学;2006年
8 陈蓉;李渔剧作研究[D];山东艺术学院;2011年
9 叶俊士;李渔饮食思想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4年
10 吴清海;李渔戏曲舞台演出理论解读[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343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134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