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文化的传播者—常任侠美学思想研究
本文关键词:审美文化的传播者—常任侠美学思想研究
【摘要】: 常任侠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东方艺术史与艺术考古学家,诗人,也是一位功深面广的美学家。他一生在艺术方面涉猎很广,是东亚、东南亚一位重要的审美文化传播者,其研究多上升到美学的理论层面,造诣颇深。因此,,对其思想,特别是审美文化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与阐发,显得尤为必要。 在“美”字起源问题上,还在“羊人为美”这种观点产生之前,常先生研究后就指出“舞”“美”两字是同源的,强调审美起源于“巫术”,这为李泽厚先生等人“羊人为美”的观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舞蹈美学,常先生认为文化都是劳动人民所创造的,舞蹈是文化形态之一,所以舞蹈也无例外地是从劳动中产生的,并且认为到了新石器时代,我们可以确切地断定那时的劳动人民已经创造了舞蹈。常先生对中国舞蹈的发展作了细致地梳理,以时间为主线,突出了舞蹈发展的时间性,并从舞蹈美学的物质基础、本质灵魂、表演手法等方面论述了舞蹈艺术的审美特质。 在音乐美学方面,常先生提出“劳动说”,他认为:原始的人类常在战争胜利、狩猎收获等实际生活上,去用歌舞表演他们的喜悦,去用劳动推进音乐舞蹈。如歌的起源,即起于人类劳动工作时的呼声;乐的起源,即起于与呼声并起的有规则的音响。例如中国古代相传的‘筑城相杵’之歌,即以工人‘邪许’的劳动呼声,作为基调。并进一步论证了音乐美审美意识后于艺术产生的问题。 宗教美学博大精深,常先生从起源上、情感表现上、审美角度深入论述了宗教与审美艺术的关系,纠正了过去“宗教无美学”的愚笑观点,还对中国禅宗的审美价值进行了细致阐述; 戏剧美学方面,常先生追根溯源,论述了戏剧美的源起,指出有些戏剧种类直至其鼎盛时期,从表演形式至内容上都依然残留着某些宗教文化的痕迹。其中,傀儡戏皮影戏是一个分析研究的最佳切入点。‘角壿’与‘大傩’,便是从远古流传下来的两种原始戏剧。并对戏剧美学的美学价值及表现手法作了具体阐发。 绘画美学方面,常先生重点研究了汉画艺术的美学价值,具体从重神韵、尚意境的美学境界,散点透视、以线造型的表现技巧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常任侠是一位与二十世纪同行的人,既是历史的见证人,又是一位革命者,但从本质上说,他是一位文化学者,一位艺术家,东方文化艺术是他的精神家园,先生在东方文化艺术的传播交流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即使在革命生涯之中,他对东方文化艺术的关注、研究传播工作也始终没有停止过。因此,常先生不愧为一位孜孜不倦的文化大使。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B83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春元;;《聊斋志异》中的善恶报应作品散论(续)[J];蒲松龄研究;2006年03期
2 张丰君;;论《聊斋志异》的情节艺术[J];蒲松龄研究;2011年03期
3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4 高智;试论孟子的家庭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5 刘毓秀;;浅谈舞蹈艺术的综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王洪波;李颖;;社群与个人孰先孰后?——对社群主义的反思[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吴亚平;;论自然的属性及环境法的理念[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10 陈海平;;困境与进路:司法改革语境中的量刑程序改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英美诗人困境中的自觉审美精神[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2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胡沛萍;;身体写作:从追求解放到走向堕落——当代文学中“身体写作”的嬗变[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5 郑陈荣;;论公平正义在构建高校和谐校园中的作用及其实践原则[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杜勇敏;;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社会因素分析[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宋宝安;张一;;创新社会管理:控制物价促进稳定的基本战略[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李明水;;关于建立权力制约机制、防止腐败滋生的对策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马正平;;“美”字“六书”与“本义”研究述评[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6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8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9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党荣;室内外空间环境的融合与统一[D];河北大学;2009年
3 曹艺;论汉字体设计中的“形”与“态”之美[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陈哲;中国传统纹饰在现代装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董鸣;丝网版画的印痕魅力[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立光;“说岳”题材小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平安;探骊中国武术中“黄金分割”思想[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10 周晶;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364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136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