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丑:审美文化的他者——对当代中国视觉媒介“审丑文化”的批判
本文关键词:审丑:审美文化的他者——对当代中国视觉媒介“审丑文化”的批判
更多相关文章: 审丑 审美 文化批判 视觉媒介 主流文化价值观念 社会责任 审美责任
【摘要】:审丑作为视觉媒介文化发展的重要元素,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但是必须正确把握审丑的度。当代中国视觉媒介审丑文化泛滥,背离了丑的美学意义的本真存在,具有明显的"反文化性",审丑沦为了审美文化的他者。作者认为必须依据马克思"按照美的规律构造"的原理来建构当代中国视觉媒介审美文化。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湖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马克思文化批判理论研究”(11YBA05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B834
【正文快照】: 美与丑是现实生活中的客观存在,是人类艺术创作和社会生活实践中两种不同的心理体验和文化感受。审丑相对于审美而言也是社会表现的一种正常现象,是以否定形式表现的审美活动。然而,对审丑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且要适度,如果把审丑错误地理解为露丑、窥丑和示丑,甚至把其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钢;从“审美”到“审丑”的嬗变[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2 亦杰;;也谈“审丑疲劳”[J];公民导刊;2006年05期
3 莫丽娟,王永崇,陈靖怡;谈审丑的几种方式[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4 柴玉如;;从美学和绘画中管窥审丑[J];青年文学家;2010年21期
5 柴玉如;;浅析美学和绘画中的审丑[J];青年文学家;2011年03期
6 杨妍;从庄子审“丑”中看丑中之美[J];语文学刊;2005年03期
7 祁嘉华;美丑变奏的哲学阐释[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李艳丰;;“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理论阐释与文化批判[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李倍雷;徐立伟;;大众传媒背景下的审美教育研究[J];文化学刊;2009年02期
10 潘道正;;波德莱尔美学现代性的审丑之维[J];兰州学刊;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施立峻;;审美批评的限度与可能——从批判理论看当代审美批评的建构[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2 于贤德;;梁启超的审美人生及其启迪意义[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3 姚文放;;审美文化学研究的现代视野[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倍雷;徐立伟;;大众传媒背景下的审美教育研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吴兴明;;消费时代或全球化:重振美学的一线新机[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本报书评人 杨小洲;艾柯与《丑的历史》[N];中华读书报;2010年
2 贾媛媛;美学:从艺术哲学走向文化哲学[N];光明日报;2007年
3 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 张天曦;日常生活审美化:当代审美新景观[N];山西日报;2004年
4 奚冬琪;美育:就如细雨润物……[N];人民政协报;2008年
5 孙艳秋;对审美价值的努力寻求[N];文艺报;2009年
6 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 姚文放;审美文化呼唤“中国经验”[N];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静;作为文化批判的审美[D];黑龙江大学;2011年
2 程晶晶;中国审美心境范畴论[D];复旦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静;庄子审丑美学观探微[D];贵州大学;2008年
2 姚高峰;试论《庄子》的审丑之维[D];苏州大学;2009年
3 段立宪;当代西方美学发展趋势[D];兰州大学;2007年
4 王世巍;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理论评析与价值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5 翟箫;丑在现代背景下的审美价值与意义[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孙琳琼;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审美关怀[D];黑龙江大学;2006年
7 王俊杰;日常生活审美化批判与艺术化生存[D];河南大学;2011年
8 袁荣蓉;生态美学视野下的企业文化建设[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陈燕燕;审美走向荒野[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10 李爱萍;“伪娘”审美现象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473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147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