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红毯将我们引向何方
本文关键词:奥斯卡红毯将我们引向何方
【摘要】:奥斯卡盛典给社会大众带来了现代娱乐机制的红毯秀,红毯秀在高速运转之时表现出对人类精神与物质世界的试图牵引,其中对审美观、价值观、生活观的影响与引导最为显著和重要。那么奥斯卡红毯究竟将我们引向何方?奥斯卡红毯把科技水平与道德评价渗入审美观;以等级划分和个性主义转变价值观,使得普世的核心价值观也有所隐现却不明显;并对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方式进行潜在指导,从而也直接影响了社会与人的发展,值得我们关注。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分类号】:B83-05
【正文快照】: 铺设红毯的习俗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希腊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在公元前485年便提到过红地毯。在著作《奥瑞斯忒亚》三部曲之一的《阿伽门农》中描写了主帅阿伽门农曾经走过红毯,并说只有拥有“上帝之脚”的人才能享受这份荣誉。①从一开始“红毯”就有了崇高而神圣的色彩。192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金民卿;后现代精神和中国大众文化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陈晓云;缪贝;;红地毯上的中国影星:身体表演、服装修辞与视觉政治[J];当代电影;2012年08期
3 傅其林;后现代消费文化中的时装表演[J];文艺研究;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浩斌;;试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正义观及其理论构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王海斌;;论马克思实践观的主体向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3 邵艳军;;试论生态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内在联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4 袁家群;论人的最高本质及其同劳动、社会的关系——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人的本质学说”的新探索[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汤文曙;陈明秀;;社会历史中的自然观——兼谈卢卡奇的“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汤文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哲学及其基本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周琦;;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剖析及其当代意义[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芮必峰;健全的社会与健全的传播——试论弗洛姆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9 陶富源;关于价值、人的价值的几个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10 陶清;;自然观:庄子与怀特海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玉锁;;《管子》的成人命题:既仁且智,是谓成人[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陆心宇;;我在这里——近代经济学和哲学文本空间中的自我[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3 汪冬冬;黄鹏;;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视角下的社会危机与安全思想——对齐格蒙特·鲍曼思想的解读[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陶达;;马克思全面自由发展理论视阈下“幸福指数”体系的构建[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熙恩;;科学批评主体观的缺失与重建[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刘诗贵;肖凤仪;;社会公众推进消费文明的实践探讨[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杨佳倩;;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思想进程[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梁爱民;;论美与“人的本质对象化”——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经典命题的理解[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陶伯华;;智慧思维学精要——《思维科学概论》第十篇[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10 丁润生;;试论顺应自然超越时空的无元思维模式——兼谈无元思维模式与灵感思维的对比[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白雪峰;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D];辽宁大学;2010年
7 田庆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8 吴建平;人类自我认知与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宋桂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调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占民;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超;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周晶;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姜佳杞;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干群矛盾及调节机制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丁小飞;可持续发展观中代际公平问题的哲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宋庆红;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奥运文化的契合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宋慧;广西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王逢振;论全球化的影响[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1年05期
2 金民卿;西方大众文化理论研究评介[J];哲学动态;1999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浩;;西方美学研究的新创获——《西方审美观源流》评介[J];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03期
2 袁作兴;;审美价值论[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3 范秀娟;;社会转型时期的黑衣壮审美观[J];柳州师专学报;2008年01期
4 莫付欢;;非主流文化影响下高校美学教学改革探析[J];柳州师专学报;2011年02期
5 俞进军;;论当代美学的实践诉求[J];学术交流;2006年09期
6 闫俊;;浅谈商品美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2期
7 高洪艳;;礼乐文化影响下的先秦儒家审美观[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8 杨劲柏;;浅析杜尚审美观的“守”与“破”[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杨小晋;;“潮时代”与时尚审美忧郁[J];文教资料;2010年22期
10 颜翔林;;论庄子的变态审美观和相对主义审美标准[J];中国文学研究;199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林娜;;英汉民族审美心理差异及其语言体现[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张燕;;对图象时代审美消解、文化迷失的反思与批判[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3 蒋继华;;宜:李渔美学思想中的重要范畴[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冯宪光;和谐社会建设与审美意识形态[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2 辽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陈东冬;地域文化美学的新阐释[N];沈阳日报;2010年
3 刘悦笛;“生态美学”的系统阐释[N];人民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单岗;中国传统审美观与当代青少年审美心态分析[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蒋君兰;魏晋“新自然说”与自然审美观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妍;顺应自然—浅析蒙古族传统审美观[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李艳;生态美学:一种新的价值观[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陈鹏飞;生态美学:理论基础及其意义[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安珊珊;地域审美视野下的秦文化[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婷婷;中国古典美学中“拙”的美学阐释[D];暨南大学;2013年
8 吴玉洁;蔡元培美学思想的价值论取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党振峰;生态美学与当代人文精神的价值反思及其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10 高琳琳;庄子“丑”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483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148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