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主义的艺术非道德化解读
本文关键词:唯美主义的艺术非道德化解读
【摘要】:唯美主义思潮在"为艺术而艺术"的核心诗学理念的统摄之下,在艺术与道德的关系上表现出显在的艺术非道德化倾向。此文艺创作取向缘于唯美主义者对艺术自律观的坚定持守和对资产阶级伦理道德虚伪本质的深刻洞察,其不仅有助于艺术摆脱道德教化的功利束缚,而且对于人之感性生命解放颇为有益,但因其将美感经验和整个艺术活动等同起来,而沉迷于"恶之花"的唯美叙事,故又略有美化"丑恶"的反道德之嫌。
【作者单位】: 《艺术评论》杂志社;
【分类号】:B83-05
【正文快照】: 唯美主义(Aestheticism)是最初产生于19世纪中后期的法英两国而后逐渐波及广大欧美亚地区的一股文艺思潮。在“为艺术而艺术”这一核心诗学理念的统摄之下,唯美主义在艺术与时代、政治、道德、自然等的关系层面上彰显出高度的无功利性和唯美性,具体到艺术与道德的关系,其主张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曼;;“为艺术而生活”——唯美主义的生活艺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2 姜春;;从现代视野看王尔德艺术人生的达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3 孔凡娟;;恶与美的交锋——波德莱尔的诗歌美学观念及其在创作中的体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4 成海鹰;;波德莱尔笔下的城市巴黎、都市情感和体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5 祝复兴;;浅析海派超验叙事的文本特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6 田慧君;;康德美学思想在小说《多利安·格雷的画像》中的体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7 吉燕飞;;《莎乐美》中文体学意象的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8 况汉英,辛敏;现代语言学参照下文艺理论中语言观念的转变[J];安康师专学报;2001年02期
9 刘馨;;袁昌英对中西文化的选择与接受[J];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况汉英,辛敏;现代语言学参照下文艺理论中语言观念的转变[J];白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Internal Contradictions of Wilde's Aestheticism——On The Decay of Lying[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2 张建永;;沈从文文学理论的审美现代性问题[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周计武;;现代主义的焦虑[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张静;;唯美的追求 至善的旨归——从童话作品看王尔德的内在道德向度[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霄;乔治·鲁奥的叙事艺术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2 王剑;美学视野中清明节日民俗的整合[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姚韫;论何其芳文学思想的建设性和矛盾性[D];辽宁大学;2011年
4 钟艳萍;论王尔德小说和戏剧中的审美取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刘永涛;中国当代设计批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6 王静;作为文化批判的审美[D];黑龙江大学;2011年
7 沈康;从观念到实践—西方近现代建筑的视觉文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赵卫东;妇女身体:作为“性”符码的生产和消费[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9 刘红娟;李渔生活美趣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10 王璐;谷崎润一郎与中国[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凡凡;王尔德在20世纪中国的译介与接受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高岛;论索尔·贝娄短篇小说中的叙事伦理[D];湘潭大学;2010年
3 张二菊;20世纪二三十年代谷崎润一郎在中国[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梁翠霞;唯美主义的真[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5 赵长亮;从传记经验看本雅明的波德莱尔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韩璐;广告艺术化对品牌价值提升的意义[D];吉林大学;2011年
7 马志民;诗意的唯美 爱欲的荼毒[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余子青;模仿说:从古代到后现代[D];南京大学;2011年
9 汤娜;论王尔德戏剧中唯美主义的花花公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于振飞;《道连·葛雷的画像》的文学伦理学解读[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琼;;唯美主义的历史:从道德社会到消费社会[J];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2 高树博;;作为体制的艺术——浅析比格尔的《先锋派理论》[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王泽庆;;艺术自律的辩证法[J];文艺理论研究;2007年04期
4 杜吉刚;;西方唯美主义思想体系中的几个悖论性问题[J];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10期
5 杜吉刚;;现代性诗学的两极——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与唯美主义诗学[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6 吴学平;;王尔德与谷崎润一郎[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7 黎跃进;日本唯美主义文学的演变与实绩[J];外国文学研究;1998年02期
8 郭晶晶;波德莱尔唯美主义文艺观的独特性[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S2期
9 王新春;;唯美主义的死亡[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栾好问;;闻一多并非“唯美主义”诗人[J];南都学坛;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蓉辉;;艺不惊人死不休——论闻一多的唯美追求[A];闻一多研究集刊(纪念闻一多诞辰100周年)[C];2004年
2 朱寿桐;;现代主义与郭沫若文学的现代化风貌[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3 张静;;唯美的追求 至善的旨归——从童话作品看王尔德的内在道德向度[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陈晓琦;;新闻摄影美与艺术性再探[A];过程论与新闻摄影——1988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88年
5 ;剑男访谈录[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俊国;祝复兴;;精神漫游者的都市超验叙事——透视海派小说的超验审美[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陈争鸣;;中国古代绘画“形神”论与新闻摄影[A];现状、挑战、展望——第五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93年
8 张莹;;体验人生瞬间与遵从传统习惯的困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9 孙党伯;;论郭沫若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10 赵凌河;;新文学现代主义思想理论解读[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世迪;苏珊·桑塔格:唯美主义的急先锋[N];中国妇女报;2004年
2 吴学平;另一个视角下的唯美主义[N];文艺报;2003年
3 刘畅;唯美主义的爱情故事[N];中国邮政报;2002年
4 通讯员 张光武;不应提倡城市建筑的唯美主义[N];联合时报;2004年
5 马津;唯美主义装饰人类[N];中国工商报;2002年
6 北京画院理论研究室美术评论家 康征;典雅灿烂的唯美主义[N];中国文化报;2007年
7 马庆;SANT NOUVARA演绎传奇唯美主义[N];中国服饰报;2010年
8 谈佳(艺术评论人);身边的艺术[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9 廖文;重在引领[N];人民日报;2010年
10 袁睿;哪些性格人易被“压伤”[N];大众卫生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吉刚;西方唯美主义诗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刘茂生;艺术与道德的冲突与融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介明;王尔德唯美叙事的理论和实践[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先国;化俗从雅文学观的建立[D];苏州大学;2005年
5 吴学平;王尔德喜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6 齐s,
本文编号:11521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152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