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尼采反对瓦格纳”事件的美学史意义

发布时间:2016-09-26 10:15

  本文关键词:“尼采反对瓦格纳”事件的美学史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辽宁大学》 2013年

“尼采反对瓦格纳”事件的美学史意义

陈伟力  

【摘要】: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和理查德·瓦格纳秉持着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共同经历了欧洲的近代化变革,为后世留下了可供参考和研究的大量经典的艺术作品和丰富的、极具矛盾性和批判性的美学评论。两位“思想”上的巨人用其非凡的美学实践能力对20世纪美学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为身后的美学研究者们提供了理论研究的重要蓝本。 本文通过对尼采反对瓦格纳事件的描述,分析尼采和瓦格纳两位深受叔本华影响的先驱者从相识到背离的过程,为后文中尼采对瓦格纳戏剧创作与艺术观念的突破的探究奠定了基础,旨在深入地分析和研究该事件所投射出的尼采与瓦格纳相异的美学思想,以及其对美学史的发展所产生的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于尼采和瓦格纳从“伟大的邂逅”转向“巨人的离散”后世众多学者都有相关的猜测与论述,本文同时就相关评价的资料作进一步探究,为在叔本华思想影响下和对瓦格纳批判中形成的尼采美学中生命强力、酒神精神、超人意志和反对宗教的美学观点的讨论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尼采第一部系统讨论美学和文艺问题的著作《悲剧的诞生》,是他全部美学和文艺学的基点,他认为悲剧的实质植根于人性之中的两种精神——狄俄尼索斯精神和阿波罗精神的对立、冲突,整个世界是与“审美现象”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而“瓦格纳主义”把德国古典美学和德国浪漫主义艺术思想的传统因素发挥到极致,并重新组合将其纳入一个新的整体,瓦格纳所体现出的某些精神内涵似乎与时代精神背道而驰,对于尼采来说那位曾经不满现状、勇于革新的“超人”瓦格纳永远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却是让他轻视的虔诚的宗教信徒。 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发现自称为悲剧哲学家的尼采与歌剧大师瓦格纳短暂的友谊以悲剧告终乃是必然的,文章将重点放在尼采和瓦格纳事件背后,尼采对于瓦格纳艺术思想的不认同。将该事件作为线索贯穿于尼采和瓦格纳的艺术生命里,从中提炼出两者作品中展现出来的艺术观念和文艺美学思想,并通过他在美学思想方面的差异的分析,,体现出尼采在某些方面超越瓦格纳的现实特点以及这种超越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为本研究中尼采美学思想划上了一个完美的休止符。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83-09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小炎;论瓦格纳的艺术哲学[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华;;《德伯家的苔丝》小说结构浅析[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王博;;奥古斯丁神学美学中的灵魂论[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戴国庆,李永东;生命的欠然与抱慰[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李少伟;;现代法的本体价值及其对我国民事立法的启示[J];河北法学;2006年09期

5 李欣;;分化视角下刑事预审制度类型研究[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王正刚;;化古人之境界为我之境界——王国维“忧生诗学”中的境界观[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汪登存;颓废:生命情调的选择——李金发象征主义诗歌审美主题浅探[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李辉;尼采的悲剧精神与德国文化的重建[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9 张凯;中美中国史领域的一次对话——从“过密化理论”到“规范认识危机”的讨论[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10 杨庆祥;;焦菊隐”心象说”简论[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淑梅;李淑云;;论哈罗德·拉斯韦尔“五W”传播模式视野下的托马斯·阿奎那美学思想[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周涛;;德性的荒野及其拯救[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包立峰;;怨恨与爱:舍勒就基督教道德对尼采的误解[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黄裳裳;;理解“典型环境”观念的理性基础及多元视角[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5 孙尚扬;;反思明末士大夫天主教徒对“天学”的本土化诠释[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格局中的中华文明”国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6年

6 黄春燕;;一沙一世界——从《伊芙琳》看乔伊斯的写作特点[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7 刘浏;;论晚唐咏史诗的炼事与炼意[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8 董国俊;;依然活着的现代性——评王一川《中国现代学引论》[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八辑)[C];2011年

9 张文彦;邓天颖;;中西比较:灾难性新闻报道的弱化与强化[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10 吴子林;;文学与政治的双重迷失——“文革”时期文学理论及其反思[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1.1)[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长坤;刑事涉案财物处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吴舜立;自然审美: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崔绍怀;中国鲁迅《野草》研究史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9 谢华;《长物志》造园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陈建新;李渔造物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蒋辉月;论许地山文学创作的悲剧精神[D];河北大学;2007年

3 唐卓;影像的生命——德勒兹电影事件美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小横;女性身体的丑怪书写[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方祥勇;中国古代象喻批评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汪洵;萧红小说的感伤品格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吕莹莹;论毛姆的自由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谭卓华;从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对陶渊明精神家园的守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梦海,田吉述;人性的,太人性的——论尼采的人道主义及其现代意义[J];长白学刊;2002年04期

2 宗成河;评刘小枫的尼采解读[J];浙江学刊;2002年05期

3 杨俊;尼采的认识论[J];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08期

4 李晓飞;赵烨;;尼采过程美学新论[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6年04期

5 乔瑞华;;关于尼采超人的超越性问题[J];理论学习;2006年11期

6 李超杰;;倾听尼采——读《尼采遗稿选》[J];全国新书目;2006年06期

7 张念;;尼采的还魂术[J];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02期

8 刘俊华;;回归与超越——尼采哲学中生命意义探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徐朝友;;尼采翻译观再探[J];巢湖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10 张典;;尼采思想发展的阶段及其问题[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宁宁;;尼采对王国维与陈铨的影响[A];时代与思潮(2)——中西文化冲撞[C];1989年

2 李建梅;;后尼采哲学与翻译研究[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3 袁荻涌;;郭沫若与尼采[A];郭沫若研究(第十一辑)[C];1996年

4 耿开君;;战争理论中的尼采主义[A];第四届全国军事技术哲学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3年

5 左怀超;;静观与生成——对朱光潜尼采观的一种解读[A];东方丛刊(2000第4辑 总第三十四辑)[C];2000年

6 闵抗生;;郭沫若与尼采[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7 张红岭;;《共产党宣言》与现代欧洲虚无主义[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李晓蓓;刘开会;;理想与现实的对话——谈福柯和哈贝马斯的争论[A];法国哲学的现代与未来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杨丽婷;;“虚无主义”及其争辩:一种思想性的梳理[A];“虚无主义、形而上学与资本的逻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徐越化;;心有所得——漫步在茅盾艺苑里[A];茅盾研究与我[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三聿;[N];中国邮政报;2001年

2 詹妮弗·芮特娜-罗森哈根(Jennifer Ratner-Rosenhagen);[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李成;[N];光明日报;2013年

4 徐强 易佑民;[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安徽大学 徐强 易佑民;[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6 王岳川;[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7 范方俊;[N];光明日报;2006年

8 金寿铁 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张蕾;[N];音乐周报;2005年

10 戴本刚;[N];中国教育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院成纯;论尼采的生命学说[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2 宋海勇;人的自然化[D];吉林大学;2010年

3 宗成河;早期尼采的政治哲学[D];复旦大学;2004年

4 朱彦明;尼采的视角主义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王学谦;酒神狂歌与刑天之舞[D];吉林大学;2011年

6 黄怀军;中国现代作家与尼采[D];四川大学;2007年

7 施锐;德意志“希腊想象”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8 李必桂;艺术作为存在的根本发生[D];武汉大学;2004年

9 王俊;于“无”深处的历史深渊[D];浙江大学;2005年

10 张鑫焱;知识/力量的反讽[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耀锋;尼采哲学的价值哲学阐释[D];西北大学;2009年

2 董琳;尼采与劳伦斯的共同思想主题之比较[D];西北大学;2009年

3 蒋学利;从“以人为本”价值观看尼采“精英政治”主张[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洋;尼采与马克思的哲学路向比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5 李水洋;论尼采“超人”政治[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羚维;生命的拯救——尼采身体美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7 田晓熹;论《荷马的竞赛》[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迪;《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若干概念解析与汉译比较[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建志;尼采反现代性思想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郭彩凤;审美视野下对尼采修辞语言观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尼采反对瓦格纳”事件的美学史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34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234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e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