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广场文化对塑造城市审美形象的意义
本文关键词:论广场文化对塑造城市审美形象的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广场文化 城市审美形象 审美内涵 审美特征 审美构建
【摘要】:城市广场文化是一种具有构建城市整体审美形象功能的公共空间,对城市审美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广场文化的审美内涵、审美特征、审美构建功能等角度阐述其对城市审美形象塑造的意义,以期全面地认识城市审美形象的形成。
【作者单位】: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
【基金】:2011年教育厅科研立项课题成果(201106LX685)
【分类号】:B834.2
【正文快照】: 一般而言,城市形象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视觉化、物质化的视觉景观,另一部分是凸显城市的文化品位、人文氛围城市景观。视觉景观是城市形象的硬件部分,主要通过城市规划和城市建筑艺术体现出来,如城市的自然山水景观、建筑景观、交通道路景观等。文化品位、人文氛围是城市的软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伟丽;;论蒲松龄纪昀小说创作心理相同点[J];蒲松龄研究;2008年01期
2 刘杰;;论《格萨尔》与《诗经》周民族史诗中的英雄救济主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3 李占伟;;视觉霸权反思与多重审美感知重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4 刘嘉伟;丛国巍;;^褪枰庀筇轿鯷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5 杨敏,万春;《雷雨》中的“雷雨”意象及其原型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6 陈虹;;西方现代童话中的成长仪式原型及文化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张晶;;文艺美学的当代建构及其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陈家伦;文学研究的人类学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9 王海洋;;薛宝钗文化人格及其哲理评价[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杨璨;;“火星文”的非语言特征[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放鸣;张儒雅;;地方审美文化研究:一个亟待重视的美学领域[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蒋继华;;宜:李渔美学思想中的重要范畴[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文丽;;邓小平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政治话语的形成——对《邓小平文选》第2卷的重新解读[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4 郭华;;从“就近入学”到“初中建设工程”——关于北京市初中阶段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思考[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5 刘可铄;;中国电视新闻的第二次改革:“公共新闻”——有节制的多元对话[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6 龚奎林;;一个水做的宿命论者——李轻松诗歌论[A];李轻松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薛航;;神话传说在现代创意产业中的文化价值[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8 马彩红;;浅析中国电视的“审美疲劳”[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9 蓝若宇;;我们都是“恶搞者”:从文化的身份认同看恶搞[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徐放鸣;张儒雅;;地方审美文化研究:一个亟待重视的美学领域[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魏晓红;乔治·艾略特小说的心理描写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周峰;“渔”行为与海明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乔晖;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徐媛媛;德尔斐神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李振;延安《解放日报》中的性别与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8 宋金民;水浒小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伟;索伦鄂温克宗教信仰:仪式、象征与解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梁光焰;回到美自身的领域[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惠;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柏久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与中美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姜萍;用生命探寻文学的夜路[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符熠;生——梦——死:尤金·奥尼尔艺术世界的狂欢化特征[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婷婷;寻找精神的救赎—梯姆·奥布莱恩的《他们携带的物品》的原型解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汪玉;当代消费文化对室内环境设计影响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7 黄华;灾难新闻“英雄”原型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殷劭;好莱坞电影中的精神病人形象[D];湘潭大学;2010年
9 周佳;新时期以来文学审美论的嬗变及其反思[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熊志敏;海派语境中施蛰存小说创作突围[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洋;;重要的启示——“发展中的城市文化形象”论坛综述[J];美术研究;2006年02期
2 刘士林;;艺术与城市文明初论[J];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3 成朝晖;;从艺术设计的角度审视城市形象营造[J];新美术;2007年06期
4 张战军;胡慧霞;郭全美;;中国古都的城市形象——以洛阳为例[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5 赵莉;;当前城市形象传播误区及对策——以杭州为例[J];对外传播;2011年01期
6 蒋琨;蒋观祯;;构建城市形象的价值及意义[J];文艺争鸣;2011年08期
7 庄彤;;浅析城市形象片创作的四种特性[J];电视研究;2011年05期
8 魏欣超;;现代城市街具景观的重要性[J];美与时代(上);2011年12期
9 王e,
本文编号:12506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250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