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现代性的美学话语:批判理论与实践美学

发布时间:2017-12-06 19:03

  本文关键词:现代性的美学话语:批判理论与实践美学


  更多相关文章: 批判理论 实践美学 现代性 感性 理性 实践批判美学


【摘要】: 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经历了约80年的发展,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阵营中最有影响的学术流派;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经历了约50年的发展,成为中国当代美学的主流学派,对两者进行比较与融通,无论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还是实践美学的发展创新,都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和一定的学术价值。本文试图从一个具有普适性的理论视点——现代性出发,对批判理论与实践美学进行比较与融通。通过对西方现代性话语的简单梳理,本文将现代性的基本内涵概括如下:现代性的两个基本范畴——感性与理性;两个基本问题——快感与政治、理性与艺术;三个发展阶段——启蒙现代性、审美现代性、反思现代性,以此作为全文的结构框架和逻辑主线。全文共有六个部分。 《导论》。从马克思主义美学现代性的理论原点——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出发,通过比较第一代批判理论与实践美学的两位代表人物——马尔库塞与李泽厚对《手稿》的解读,可以发现,马尔库塞与李泽厚都继承了康德、席勒、马克思对感性的重视,但李泽厚反对马尔库塞将感性本体化的审美主义倾向。在这种意义上,本文将实践美学理解为一种反思现代性的美学。通过考察第二代批判理论的代表人物哈贝马斯的审美现代性批判,本文认为,作为反思现代性的实践美学与哈贝马斯的审美现代性批判有着相同的理论诉求,这就是从激进的理性批判和爱欲解放走向对审美主义的反思,并重估理性的历史价值。从这种意义上说,实践美学是一项未完成的现代性工程。 第一章《快感与政治》。快感不仅是传统美学的重要范畴,也是现代消费社会的价值取向和欲望动力。因此,本文将快感与政治作为现代性美学话语的第一个基本问题。第一节将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美学的理论原点,探讨席勒的美学思想对批判理论与实践美学的影响。批判理论继承了席勒的政治美学思想,形成了批判理论独特的政治美学;而实践美学高度重视席勒的审美人类学思想,并用马克思的实践观点对席勒的审美乌托邦思想进行了改造。第二节以马尔库塞和詹姆逊为个案,探讨快感政治学的理论与实践。本文认为,从马尔库塞的弗洛伊德的马克思主义到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表明快感的政治潜能已经耗尽。后现代主义对快感的过度迷恋,导致了快感政治功能的去势。作为本章的结论,第三节以福柯为例说明批判理论快感政治学的主要局限,试图将福柯的“快感实践”引入实践美学,提出一种强调适度与节制的实践美学。 第二章《理性与艺术》。启蒙理性与艺术审美的关系,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核心问题,也是市场经济语境下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无法回避的问题。因此,本文将理性与艺术作为现代性美学话语的第二个基本问题。第一节通过对批判理论的重要文本《启蒙辩证法》之附录一《奥德修斯或神话与启蒙》的文本细读,描绘了启蒙精神的五副面孔:计算、实证、逻辑、禁欲、纵欲,进而分析了启蒙与神话的辩证法:启蒙理性——工具理性,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第二节以阿多诺为例探讨了批判理论关于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基本观点。在自然美方面,阿多诺继承了康德的自然美学观,并对黑格尔的自然美学观进行了元批判,提出了自然美是一种意识形态概念的重要观点。在艺术美方面,本文探讨了阿多诺的音乐美学和本雅明的电影美学,将阿多诺与本雅明关于机械复制艺术的争论视为现代性问题一个硬币的两面。作为本章的结论,第三节探讨了波斯特面向“第二媒介时代”的批判理论,并通过“虚拟实践”的概念将实践美学与批判理论的最新进展联系起来。 第三章从现代性视角解读实践美学。实践美学的现代性问题之一,是实践范畴本身的现代性。实践是一个古老的伦理学范畴,也是一个恒新恒异的现代性概念。从实践的结构看,狭义实践是指物质生产实践,广义实践包括现实的人的所有感性活动,如话语实践、快感实践、虚拟实践等等。作为主客体之间的中介,实践具有否定与批判现实的重要功能。实践美学的现代性问题之二,是实践美学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现代性。实践美学坚持实践对理论的优先性,坚持物质生产实践的第一性,反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修正与改良,反对解构主义带来的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实践美学的现代性问题之三,是实践美学研究方法的现代性。实践美学不仅用实践一元论解决了美学中长期以来纠缠不清的心物关系问题,而且用历史和逻辑、共时与历时相统一的方法将实验心理学与审美人类学结合起来,从而使自身建立在更加坚实的实证基础上。 第四章探讨实践美学的现代性批判。从日常生活实践的经验现实出发,实践美学的现代性批判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美学神秘主义批判。美学神秘主义的主要命题是:审美超越的形而上性,审美经验的不可言说性,审美经验与宗教经验的同一性。实践美学将美看成一种客观的社会现象,将美感视为可以理解的人的一种心理机制,反对过度夸大审美的功能,把审美当成拯救人类的新宗教而加以神秘化的倾向。二是审美个体主义批判。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的对立,在西方政治哲学中,表现为贡斯当的“古代人的自由”和“现代人的自由”,以及伯林的“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借鉴生命哲学家倭铿对“审美个体主义”的批判,本文用自由、个人、感官、瞬间、虚假、神秘等六个关键词来分析“审美个体主义”的主要特征和局限。 《结语》。本文的最终目的在于,,借鉴批判理论的合理内核,进一步发展实践美学,凸显实践美学的现实性和批判性。这种理论动机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走向“实践批判”的美学。“实践批判”的美学,既是融通批判理论与实践美学的逻辑必然,也是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的题中应有之义。要真正走向“实践批判”的美学,实现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的范式转换,就必须从人的现实实践出发,从日常生活的经验现实出发,关注新的实践领域和审美活动,将实践美学发展成为直面现实的审美社会学。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B8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辉;实践美学:一段问题史[J];人文杂志;2004年04期

2 程巍;阐释《爱情的故事》或,1968年造反学生分析[J];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01期

3 徐贲;美学·艺术·大众文化──评当前大众文化批评的审美主义倾向[J];文学评论;1995年05期

4 曹卫东;交往理性与诗学话语——论哈贝马斯的文学概念[J];文学评论;1998年04期

5 刘纲纪;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与阐释的三种基本形态[J];文艺研究;2001年01期

6 徐贲;影视观众理论和大众文化批评[J];文艺争鸣;1996年03期

7 易中天;走向“后实践美学”,还是“新实践美学”——与杨春时先生商榷[J];学术月刊;2002年01期

8 张玉能;实践的自由是审美的根本——与杨春时同志商榷[J];学术月刊;2004年07期

9 李泽厚;娭美感、美和艺术(研究提}

本文编号:12596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2596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8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