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伦理化与“人生论美学”的两个路向
本文关键词:美学伦理化与“人生论美学”的两个路向 出处:《社会科学辑刊》2011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西方伦理学在从传统理性化往现代审美化的转变过程中,出现了两个路向:尼采之路与柏格森之路,前者高举无道德自我,后者颂扬开放的博爱,可惜西方后现代伦理学彻底走上了尼采之路。这给美学研究两点有益的启示:其一,理性化、知识化的伦理学难以适应时代潮流,因此正逐渐走向伦理审美化,同样,美学研究也应摒弃传统的纯知识论方法,走向美学与伦理相结合的价值——人生论美学;其二,人生论美学有两个路向,一条是走向消解价值的消极人生论美学,一条是走向高扬超越性人文价值的积极人生论美学。针对价值颠覆、浮躁浅薄的当下社会,为了凸现美学的意义,我们应当大力弘扬积极人生论美学。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transition from traditional rationalization to modern aesthetics, there are two directions in western ethics: Nietzsche's road and Bergson's road, the former extolling the unethical ego and the latter extolling the open fraternity. It is a pity that western postmodern ethics has taken the road of Nietzsche completely, which gives aesthetic research two beneficial revelations: first, rationalized, intellectual ethics is difficult to adapt to the trend of the times, so it is gradually moving towards ethical aesthetic. In the same way, aesthetic research should abandon the traditional method of pure knowledge theory, and move towards the value of combining aesthetics with ethics-life theory aesthetics; Second, the aesthetics of life theory has two directions, one is the negative-life aesthetics of dispelling the value, the other is the active aesthetics of life theory, which tends to exalt the transcendent humanistic value, aiming at the value subversion. In order to highlight the significance of aesthetics, we should vigorously carry forward the aesthetics of active life in a fickle and shallow society.
【作者单位】: 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B83
【正文快照】: 当下美学研究遇到的困境毋庸讳言。一方面是对美本质的探讨正遇到诸多质疑,种种追寻美本质的努力都有唯“本质主义”的嫌疑;另一方面,当美学研究从本质主义的窠臼中挣脱以后,却落入了尘俗的灯红酒绿中,各种消费主义时尚打着“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旗号,摇身一变走上美学研究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碧云;陈宏滨;;经济竞争活动中道德价值的齿接[J];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2 张志国;;横向理性与美学重构[J];宜春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叶世祥;;当代中国审美主义话语的四个层面[J];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04期
4 ;浙江省伦理学会举行“政治伦理与建党90周年”理论研讨会[J];伦理学研究;2011年04期
5 曹晋;;浅议设计伦理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温婷;;无所不在的美——论日常生活审美化在侗族的体现[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7 范永康;刘锋杰;;建构主义文论再反思[J];河北学刊;2011年05期
8 程志华;;张岱年哲学思想四题[J];现代哲学;2011年03期
9 曹金合;;行走的祝勇——祝勇的大散文革命及其局限[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张成岗;;后现代伦理学中的“责任”[J];哲学动态;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旭晓;;现代消费审美化与美学在经济领域的作为[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孔润年;;改革开放30年与价值论伦理学的发展[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3 李俊科;;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与西方价值理论的比较研究[A];《资本论》与经济学的发展——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江西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5 刘万里;;论古文学研究中的审美化与科学化(纲要)[A];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黄京鸿;李辉;;审美化视点结构教学原理技术及其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孔润年;;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论伦理学的发展(摘要)[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肯尼迪伦理学研究所所刊》[A];生命伦理学通讯(2009年第1期)[C];2009年
9 顾士明;;论科学劳动价值论的内在逻辑和发展[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康建伟;;德性伦理学:中国思想的视野——“2010·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市伦理学会分论坛综述[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姜奇平;经济审美化的内在动因[N];光明日报;2005年
2 崔岷;解析劳动价值论的新视角[N];宁夏日报;2010年
3 李英华;知识经济与劳动价值论[N];吉林日报;2008年
4 杨学功;“中国价值论研究第一人”[N];北京日报;2004年
5 穆杉;时隔20年《价值论》第2版面世[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6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凌继尧;解读“大审美经济”[N];中国教育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晓剑;罕见病患者医疗保障的伦理学思考[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0年
8 澳大利亚莫纳石大学经济学教授 黄有光;德布鲁《价值论》的“错误”[N];文汇报;2011年
9 马俊峰;中国价值论领域的奠基之作[N];中华读书报;2007年
10 陈慧平;价值论研究方法的反思与重构[N];中华读书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在高;当代境遇中的价值论研究与现代性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刘先义;德育价值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赵建平;社会主义民主价值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4 谭辉旭;实践课程论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张晓龙;价值论视野中的体育哲学[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6 胡波;社会理想境界论纲[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赵彦芳;作为伦理学的美学:从康德到福柯[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仲计水;哲学视野中的和平崛起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9 王艳;人心之序[D];复旦大学;2007年
10 刘静芳;综合创造的哲学与哲学的综合创造[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美娟;生活的审美化与诗意向往[D];漳州师范学院;2012年
2 赵丽萍;职业,,人诗意的栖居地[D];山东大学;2005年
3 宋燕;课堂教学审美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晓华;直觉主义价值论[D];西南大学;2007年
5 王丽娜;论价值理论在哲学原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D];清华大学;2004年
6 王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审美化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李运军;论审美化的语文教学[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8 谭佳;李泽厚的人生论美学思想[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9 张全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审美化的研究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杨博;高中思想政治课审美化教学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3837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383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