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理论的发轫——论洛克美感理论的美学史意义
本文关键词:美感理论的发轫——论洛克美感理论的美学史意义 出处:《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美感理论是现代美学的中心问题,它一方面来自洛克经验主义认识论中的心理学,另一方面来自夏夫兹博里的美学。洛克的认识论使美学从形而上学转向心理学层面,但这种认识论本身却不具有审美内涵,因此,18世纪的英国美学家根据夏夫兹博里的美学观念对洛克的认识论进行了改造,从而形成了美感理论。哈奇生和艾迪生分别用"内在感"和"想象"来指美感,并论述了美感的本质特征,即非功利性和直觉性。美感理论的形成标志着现代美学的建立。
[Abstract]:Aesthetic theory is the central issue of modern aesthetics. On the one hand, it comes from the psychology of Locke's empiricism epistemology. On the other hand, the epistemology of Shafzbury. Locke's epistemology changes aesthetics from metaphysics to psychology, but the epistemology itself has no aesthetic connotation. In 18th century, British aestheticians transformed Locke's epistemology according to Shafzbury's aesthetic concept, thus forming the theory of aesthetic sense. Hutchison and Addison refer to aesthetic sense by "inner feeling" and "imagination" respectively. It also discusses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aesthetic sense, that is, non-utilitarian and intuitionistic, and the formation of aesthetic theory marks the establishment of modern aesthetics.
【作者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83
【正文快照】: 美感理论是现代西方美学的中心理论,在美感理论的引导下,美学从形而上学的追问转向了心理学的探讨。从哲学上看,这一转向是由洛克引导的,因为他“不是把一般的理性真理,而是把特殊的心理现象变为每一种科学研究的出发点”[1](P305)。这为美感理论提供了认识论的基础。但是,洛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江源;魏杰;;论教育习俗[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5期
2 毛靓;建筑美学浅议[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5期
3 王健;;英国《合格教师专业标准》简论及思考[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长庚;马克思的感性理论与美学问题[D];复旦大学;2004年
2 张明华;《新五代史》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吉标;规范与自由[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敬辉;中学生道德自律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吴福成;洛克论财产权之正当性[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3 徐岚;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与高师视唱练耳课程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倩;小学阶段儿童言语创造力培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舫;技术与诗词[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6 向雄;论教师个人教育理想[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7 房玉柱;论康德“想象力”的二重结构[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田英;游戏理论在多媒体作品设计中的应用[D];北京印刷学院;2007年
9 霍然;17世纪美国舞蹈教育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10 黄英;洛克教育哲学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山本萨夫 ,曹云章;电影制作的实际[J];世界电影;1980年03期
2 姚介厚 ,徐瑞康;唯理论和经验论哲学讨论会在武汉召开[J];哲学研究;1980年12期
3 笪振斌;洛克在认识论上的基本立场和真正缺陷[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0年03期
4 ;美术作品[J];美术;1980年08期
5 洪丕柱;孔狄亚克和《人类知识起源论》[J];社会科学;1980年03期
6 吴言韪;第一次到北京参加会演的少数民族节目[J];人民音乐;1980年11期
7 鲁萌 ,墨哲兰;人是怎样的和应该是怎样的——评易卜生的《玩偶之家》[J];外国文学研究;1980年03期
8 S.彼得逊 ,A.索米特 ,光军;社会生物学与政治[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01期
9 戴镏龄;现代英美诗四首[J];译林;1980年01期
10 魏治臻;一部研究纳西族文字的词典[J];辞书研究;198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颖;刘景娥;;血液透析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A];第六届中日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中文版)[C];1999年
2 赵秋野;;从心理语言学的视角看联想在俄语阅读中的作用[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3 朱宝田;;试论基诺族大房子[A];民族学研究第三辑[C];1982年
4 覃启波;;现代行政权的定位与现代行政权异化之防范[A];新世纪行政管理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1999年年会暨“政府管理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5 韩光焘;;金岳霖先生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之管窥[A];金岳霖学术思想研究——金岳霖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1985年
6 郑淑芳;于青年;张立群;牟凯;宋海波;;苯丙酮尿症的检测及结果分析[A];第五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0年
7 罗木和;;辨证施治慢性浅表性胃炎50例临床总结[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二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8 刘钊;;“多元主义民主”理论及其对我国民主建设的现实意义[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9 张宝珍;;虚拟维修[A];中国体视学学会图像分析专业、中国体视学学会仿真与虚拟现实专业、中国航空学会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第一届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10 朱玉珍;;一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营养支持[A];中国营养学会第八届临床营养学术会议暨第三届营养与肿瘤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语田;罗林洛克啤酒的包装策略[N];中国包装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邵春;开放中的女儿国[N];中国旅游报;2000年
3 李支援;“洛克比空难”一案再生波折[N];法制日报;2000年
4 吴中人;洛克比空难案 何时大白天下[N];光明日报;2000年
5 驻美记者 蒋鸣;谈判艰难推进[N];解放日报;2000年
6 记者 义高潮;洛克比案重要证人出庭指认物证[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7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汤水富;阿富汗战争打响 美国军火商赚钱[N];经济参考报;2001年
8 子威;美将生产3002架JSF战机[N];科技日报;2001年
9 支林飞;美有意将航天飞机改为军用[N];科学时报;2001年
10 张九庆;科学家的自我评价[N];科学时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敢;绘画的胜利?美国的胜利?[D];中央美术学院;1999年
2 袁柏顺;寻求权威与自由的平衡[D];天津师范大学;2002年
3 甘露;纳西东巴文假借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守刚;西方立宪主义传统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5 张云燕;社会建构主义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D];复旦大学;2004年
6 刘永红;政治自由主义发展的逻辑[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7 李冬冰;新观念,,新道路[D];复旦大学;2005年
8 丛杭青;陈词、证据与认知[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静;在荒原中跋涉——艾略特的《情歌》和《荒原》两首诗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郝丽;洛克的语言哲学述评[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王世涛;论近代英国经验论实体学说的演变[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高山杉;康德之前的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贾敬华;政治国家·市民社会与法治[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6 王颖;论自由主义政治思想的形成[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7 刘月楚;罪刑法定的程序性要素[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8 房萍;记忆策略和英语单词记忆的实验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9 王青;洛克哲学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矛盾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柯恒;自由依赖于法律[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3894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389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