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论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审美观照

发布时间:2018-01-07 18:06

  本文关键词:论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审美观照 出处:《现代传播》2002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审美观照 观照方式 远观近察 仰观俯察 中国古典美学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观物取象 《周易》 审美意象 审美主体


【摘要】:“审美观照”是一个颇具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的审美范畴 ,在学术界被广泛运用 ,但却并未得到学理上的建构与阐析。“观照”这个概念来源于中国传统美学。审美观照是在艺术创作中摄取、形成审美意象的重要途径。审美观照不是一般的观看、观察 ,而是审美主体在进入特定的审美情境之后 ,以充满独特情韵的眼光来看对象物的观赏与晤对。中国古典美学中审美观照的主要方式 ,是“仰观俯察”、“远观近察”的“流观”。中国的审美观照方式与传统哲学中的道家、佛学与理学都有某些内在的联系。中国文学艺术的独特韵味与意境 ,是与其独特的审美观照方式密切相关的
[Abstract]:"Aesthetic View" is a kind of aesthetic category with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value, which is widely used in academic circles. However, it has not been constructed and analyzed in theory. The concept of "reflection" originates from Chinese traditional aesthetics. Aesthetic photography is absorbed in artistic creation. Aesthetic view is not a general view, observation, but aesthetic subject after entering a specific aesthetic situation. The main way of aesthetic view in Chinese classical aesthetics is to look at the subject from the view of unique emotion and rhyme. There are some internal relations between Chinese aesthetic view and Taoism in traditional philosophy, Buddhism and Neo-Confucianism, as well as the unique charm and artistic conception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art. Is closely related to its unique aesthetic approach.
【作者单位】: 北京广播学院广播电视文学系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一、“审美观照”的涵义与“观物取象”审美观照 ,是一种重要的审美活动 ,是审美主客体之间发生实践性联系的特殊方式。中国古代诗论、画论中在这方面有十分丰富的资料 ,却并无从具体到抽象的理论概括。在当代的美学论著中 ,多有使用“审美观照”这个概念者 ,却同样缺少关于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仕伦;萧绎思想体系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刘航;;刘生、王昌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3 谭德兴;论魏晋南北朝经学与文学之互动[J];北方论丛;2004年02期

4 冷卫国;东晋赋学批评的分期及时代特征[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5 晁瑞;;介词“向”对“问”的替换——兼谈方言介词“问”的历史演变[J];北方论丛;2005年06期

6 饶少平;;盘中诗及其复原图[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宗明华,索燕华;庄子“逍遥游”在魏晋文学中的嬗变[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8 张学松;从意象建构看建安与盛唐风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9 朱世业;试论隋炀帝杨广的文学成就[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0 汤军;论魏晋诗人生命意识的追求[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周晓琳;;南朝作家对《诗经》的接受与发展[A];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剑云;太康文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1年

2 李红霞;唐代隐逸风尚与诗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傅绍良;唐代谏官与文学[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郑岩;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唐春生;南朝宗王属吏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6 高长山;蔡邕文学活动综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高一农;汉赋专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张振龙;建安文人的文学活动与文学观念[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梅新林;中国古代文学地理形态与演变[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小平;近代汉语反语骈词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秀召;魏晋南北朝绘画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赵继红;初盛唐干谒诗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郑勤砚;师徒传承美术教育模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4 章艳丽;沈约文学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刘萍;张华文学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唐朝晖;平民化与贵族气[D];湘潭大学;2001年

7 伍晓蔓;玄言诗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8 彭瑾;唐前游仙诗发展论略[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罗丽;中国古代农事诗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10 杜志国;《焦氏易林》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采;;释“移感”[J];学术研究;1980年01期

2 佛雏;;评王国维的美育说[J];文艺理论研究;1981年03期

3 周来祥;艺术审美本质的几个问题[J];江汉论坛;1982年11期

4 赵运田;;试论悲剧性的崇高[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2年06期

5 杜东枝;;美的形式与审美观照[J];思想战线;1983年04期

6 易洪斌;;谈谈演员的容貌美[J];电影艺术;1983年08期

7 王长俊;试论形式美[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1期

8 ;艺术的观察有什么特点[J];文艺理论研究;1984年01期

9 朱持;审美观照方式与“丑”的艺术美——关于“化丑为美”问题的考察[J];文艺理论研究;1984年03期

10 ;艺术批评的无限性[J];文艺理论研究;198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吴家荣;;文学批评标准的反思与新论[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吴家荣;;论审美感染力的批评标准——二十一世纪文学批评标准刍议[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司苏实;;试论新闻摄影中的客观再现与审美思维[A];过程论与新闻摄影——1988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88年

4 章继光;;李白与佛教思想[A];中国李白研究(一九九零年集·下)[C];1990年

5 张居华;;生活美·艺术美·典型美——毛泽东文艺美学思想探略[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八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3年

6 杨东奇;;对流行色理论及调研方法的思考[A];2001-2003中国流行色优秀论文集[C];2003年

7 姚全兴;;上海城市生态化的审美观照[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kx青;;娭宫氃奿的[槊纉_制[A];中国中古文学研究——中国中古(汉—唐)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宛小平;;对“叔本华的悲观主义美学"一词的质疑[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裳裳;追求真善美[N];文艺报;2000年

2 高桦;“生命状态文学”崛起[N];工人日报;2001年

3 周北川;徜徉在人文关怀与审美观照之中[N];中华读书报;2001年

4 樊志辉;全方位的审美观照[N];光明日报;2002年

5 龚殿舒 康志刚 杨立元 史晓丽 王运卿;以灵性笔绘清纯心[N];河北日报;2002年

6 吴玉杰;给文学成功以审美解读[N];辽宁日报;2002年

7 马琳;踏歌声度晓云边[N];美术报;2002年

8 向兵;诗情哲理汇成《苏州水》[N];人民日报;2002年

9 李瑞铭根据录音整理;文学的方式[N];文学报;2002年

10 戴冠青;理性精神是一种诗意[N];文艺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侯文学;淑周楚之丰烈——扬雄作品的文化阐释[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刘亚璋;生命与自由[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春青;唐宋咏物诗歌人文意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安文军;走出混沌——周作人散文理论及其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的贡献[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陈永平;八十年代喜剧精神的特质和艺术表现[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4 刘湘兰;崇高·优美·滑稽[D];湘潭大学;2002年

5 潘岗;老子的非主体美学[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6 曹爱华;传统山水画“高远”法、“平远”法所蕴涵和对应的儒、道精神境界[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耿成雄;试论中国古代生命美学思想[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金莲华;中韩文坛两道绚丽风景[D];延边大学;2003年

9 黄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10 陈志蓉;体验·表现·拯救——论王安忆小说的生命意识[D];安徽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3936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3936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d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